勇当川渝东北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先锋

于会文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的重大战略。万州、达州、开州三地位于川渝东北中心,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支持万州、达州、开州共建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近年来,万达开三地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抓手总牵引,聚焦“两中心两高地”目标,树牢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携手推进重大项目、重大事项、重大政策、重大改革,《推动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总体方案》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区域协同协作加速成势、全面深化。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10处提到万州,给万州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和前所未有的动力支撑,赋予万州更大使命担当。万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突出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工作导向,扎实投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积极引领带动川渝东北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推动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

引领带动打造川渝地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样板区

万达开三地位于三峡库区和秦巴山区腹心地带,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关口,要学好用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论”,走深走实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两化路”,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样板。万州长江过境流程82.6公里、库体水面100平方公里,直接关系着393亿立方米三峡水库水质,影响着全国35%淡水资源涵养和长江中下游3亿多人饮水安全,承担着确保一江清水永续东流的重大责任。万州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共赢。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深化消落区综合治理,强化水土流失、石漠化治理,抓好长江十年禁渔。提质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强化自然保护区用途管控和保护修复,依托铁峰山联动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推动万州全区森林覆盖率提升到58%以上。加强污染防治攻坚。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补齐城乡环保基础设施短板,强化跨界河流协同治理,确保长江干流万州段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保持在340天以上。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强化长江经济带负面清单管控,积极发展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天然气、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开展生产过程碳减排、碳捕集利用封存和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力争到2027年,碳达峰、碳中和实现阶段性目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超过25%。

引领带动打造全国综合交通物流枢纽

交通物流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全过程,是畅通经济循环的重要环节。万达开三地作为川渝东出北上的重要枢纽,区位优势明显。《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推进万州—达州—开州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万州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和达州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分别获批。万州“铁公水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郑渝高铁开通标志万州接入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建成“一环五射”高速公路,万州港是长江上游唯一一个深水良港,万州机场是全国百强民用机场、重庆第二个国际机场,货运总量连续两年突破1亿吨,公水铁货运结构比达到55∶35∶10。万州要着力提升互联互通水平,不断增强区域发展支撑能力,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提升航运枢纽地位。加快打造川渝东出智慧物流港,共建万达开多式联运合作试验区,推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国家综合货运枢纽建设。共建共营万州新田港和新田港铁路集疏运中心,推动铁水联运、水水联运,实现公水铁无缝对接,打造长江上游有品牌影响力的大港良港。力争到2027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6000万吨,其中铁水联运比重达到30%。提升路网通达水平。加快提升区域路网密度和通行效率,做好直达快速路、高速公路建设,推进成达万、渝万、渝西等高铁建设和达万铁路扩能改造。力争到2027年,万州高铁运营里程达到13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60公里,普通公路通车里程超过1.1万公里,实现万达开1小时通勤。提升航空运输能力。加快万州机场改扩建,强化与达州机场航线航班衔接互补、联动一体运营,推动航空口岸正式开放,建设4E级干线机场。力争到2027年,万州机场国际国内航线达到50条,旅客吞吐量达到200万人次,国际货邮开通运营并持续提量。

引领带动打造川渝东北重要经济增长极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万达开三地天然气、锂、钾等矿产资源富集,是川渝东北发展基础较好的区域。三地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速培育先进材料、能源化工、食品医药3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持续唱响“大三峡·大巴山”旅游品牌,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4283.2亿元、占川渝东北的31.4%,增速均超过四川、重庆平均水平。万州经济发展态势向上向好,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今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到6.6%。万州要坚持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并举、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放大比较优势,提升产业能级,增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建强现代化工业体系。坚定工业强区不动摇,用好“链长制”,紧扣先进材料等五大重点产业、铜铝及合金等10条特色产业链和未来新兴产业,培育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加快形成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和百亿级骨干企业,建成成渝地区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用好丰富的矿产资源,打造万达开新兴产业合作示范区,推动国家重大战略产业项目布局,依托万州长岭化工园区等平台联动发展天然气化工、新型能源等产业集群。力争到2027年,万州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8%,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2%。建强现代化服务业体系。做大做强金融业等四大生产性服务业,提档升级商贸业等四大生活性服务业,抓实抓好数字经济和总部经济。以重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契机,加快推进商业设施和特色街区升级改造,擦亮“中国烤鱼之乡”名片,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联动打造巴蜀特色消费目的地。推动旅游业恢复提振,大力发展度假休闲旅游,把天生城文旅街区打造为成渝地区文旅新地标。联动打好“三峡旅游牌”,用好大三峡旅游集散中心,打造“畅游三峡·万州出发”旅游名片。建强现代化农业体系。做强精品粮油等7个高效产业链,打造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等5个先行示范区。发挥好三峡山地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作用,培育一批特色品种。全面提升百万亩经果林和百万头生态猪等主导产业质效,积极发展名特优新产品,补齐农产品精深加工短板。共塑“三峡”“秦巴”品牌,持续提升三峡柑橘、三峡天丛等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办好三峡柑橘国际交易会、万达开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等活动,推动万州“土特产”卖得好、卖得远、卖出好价钱。

引领带动打造川渝东北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万达开三地常住人口超过800万,农村人口特别是脱贫人口多,区域内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较强,要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带头在川渝东北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万州已建成城区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和城区人口超过100万的“双百”城市,是方圆200公里范围内最大的区域中心城市,带动辐射周边地区2000多万人口。万州要坚持人民至上,更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打造一体惠民便捷生活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进城市更新提升。以大城市视角深化城市设计,突出江城、山城形态特征,推动母城高品质有机更新、新城高标准开发建设、经开区高水平产城融合,打造“三峡江城·平湖万州”城市名片。深入开展城市体检,持续找病症、查风险、解难题,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管网修复、边角地系统利用等工作。深化国家卫生城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持续改善城市环境卫生、提升文明素养。加强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建好天生城大遗址公园、三峡文化园,发挥好三峡移民纪念馆作用,提升“中国曲艺之乡”影响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精准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健全完善产业联农带农机制,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重庆平均水平,力争到2027年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到2.3∶1。统筹抓好乡村“五个振兴”,建成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区。持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力争到2027年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年经营性收入超过10万元的村占比达到80%。推进公共服务共享。抓好大学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吸引更多年轻人集聚万州。推动重庆三峡学院升格为综合性应用型大学,加快构建“一大四院多专”高等教育发展格局。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迭代升级“五长制”,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和“神经末梢”,绘制好风险隐患动态全景图,做到全领域全周期全流程先知先觉,将矛盾纠纷、问题隐患防范在先、化解在小、处置在早。全面落实“川渝通办”,接续推出万达开特色通办事项,构建一体化便民服务体系。

引领带动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统筹发展创新先行区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推进体制创新。万达开三地以改革创新“小切口”推动统筹发展“大突破”,构建起协作共赢的发展格局。万州要用好“三地三级”工作机制,发挥好在万州组建的联合办公室作用,增强统筹发展的动力、活力和张力。

强化改革破题。加速治理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数字化变革,全面落实数字重庆“1361”架构体系,更好让数字化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加快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形成更多具有辨识度和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以万州国家级经开区为依托,创新“一区多园”模式,推动万达开三地水电油气等要素成本一体就低享受、招商税费等优惠政策一体就高获得改革。协同开展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共建重大基础设施,建立资金、土地、服务等成本投入共担与财税利益分享机制。协同推动市场准入异地同标,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强化对外开放。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动区域对外开放通道、平台、政策共用共享,依托万州机场航空口岸谋划临空经济发展,高效运行万州综合保税区,推动万州港水运口岸开放,西部陆海新通道万州货运量、货运值年均增长15%以上。强化创新驱动。共建运营万达开技术创新中心,推动国家级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基地落地,联动创建国家高新区。共办共享三峡人才节,健全环高校创新生态圈,建立高端人才引进协同发展机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作者系重庆市委常委、万州区委书记)

2023-06-17 于会文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75907.html 1 <p> 勇当川渝东北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先锋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