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打通信息“大动脉”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我国5G基站总数达264.6万个,5G移动电话用户达6.2亿户,千兆接入用户突破亿级规模。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
在日前举办的2023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上,专家表示,要加快建设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筑牢数实深度融合发展基础,赋能中国式现代化。
推进基础设施体系现代化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表示,信息通信业要推进基础设施体系现代化,优化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石。
当前,我国网络能力持续提升,网络基础设施日益完备。“5G、千兆光网深度覆盖,‘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算力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网络互联架构基本形成,网络服务质量加快迈向世界一流水平。”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长黄业晶说。
据统计,截至3月底,我国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端口数超过1793万个,实现“市市通千兆”“县县通5G”。梯次优化的算力供给体系初步构建,算力规模排名全球第二位,年增长率近30%。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从“能用”走向“好用”,移动网络IPv6流量首次超过IPv4流量,占比超过50%,迎来了IPv6主导的互联网时代。
在此次大会开幕式上,合肥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正式开通,这也是我国第22个获批建设的直联点。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介绍,在网络基础设施方面,我国双千兆网络发展已经走在全球前列,同时积极构建国家互联网骨干网,将进一步优化网络架构和业务体验。运营商网络IPv6改造基本完成,以SRv6等为代表的“IPv6+”技术应用水平国际领先。
同期,经工信部统筹组织协调,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联合宣布在新疆启动全球首个5G异网漫游试商用。5G异网漫游是指当所属运营商无5G网络覆盖时,用户可接入其他运营商的5G网络,继续使用5G服务。其更深层次的意义就在于进一步提升共建共享水平。
共建共享是5G建设的主旋律。“5G商用以来,中国铁塔累计承建5G基站建设项目189万个,占全球一半以上。96%的5G站址通过共享存量资源来实现,不仅加快了网络部署,也大大降低了建网成本,助力我国5G商用发展全球领先。同时,协同电信运营企业累计新建电信普遍服务站址超6.5万个,新建铁塔站址中农村及乡镇站址占比超62%,助力城乡协调发展。”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顾晓敏说。
据悉,在夯实数字设施底座方面,工信部将研究出台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千兆光网“追光行动”、中小城市云网强基建设、移动物联网高质量发展行动,一体化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5G+工业互联网”纵深推广
在2023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主题展区,中国移动展示了“5G+算力”“5G+行业应用”等多项5G创新应用场景。比如中国移动联合安徽淮南顾桥煤矿打造了全国最深919米智慧矿井,实现井上井下融合组网。“中国移动打造的5G行业商用案例已超2万个。下一步将努力支撑数字生产提速,规模推广智慧工厂、智慧矿山、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行业应用,助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中国移动总经理董昕说。
张云明表示,信息通信业要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和规模应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引领支撑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
“当前,我国互联网应用全面普及,形成了全球最大、最活跃的数字服务市场。‘5G扬帆行动’持续推进,‘5G+工业互联网’纵深推广,打造了一批5G全连接工厂,融合应用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兴起,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数字化转型之路。”黄业晶说。
据统计,截至3月底,我国移动物联网用户达19.84亿户,“物”连接数占比提升至53.8%,万物互联的基础稳步夯实。融合应用走深走实,5G应用已覆盖52个国民经济大类,全国5G和千兆光网“双千兆”网络应用案例数超过5万个,移动物联网在数字城市建设、智慧交通、移动支付等领域实现了较大规模应用。
“‘5G+工业互联网’是利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构建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已成为赋能各行各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量,两者优势互补效应快速显现,正为各行各业带来智变。”浪潮集团副总裁、浪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巍介绍,浪潮联合运营商在苏州浪潮工厂打造全连接工厂,通过部署云网融合基础设施,打造了10余个“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工厂产能提升15%,产品质量提升20%,运营成本降低10%。
记者了解到,工信部将大力推进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垂直行业、信息消费、社会民生等领域的融合应用,推动工业互联网规模发展,与实体经济实现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融合创新。
“算、存、运”一体化应用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全面开启,算力的赋能作用日益凸显。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快速升温,算力正为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重要的底座支撑。
“经济社会正在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算力作为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支撑力已无所不在——小到街边智慧灯杆上的小站,大到企业数据中心、城市智算中心,都在源源不断提供算力,支撑着经济社会的数智化发展。算力作为数字时代的核心生产力,正在支撑数字技术向各领域深入渗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浪潮信息CEO彭震说。
由国际数据公司IDC、浪潮信息和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联合编制的《2021—2022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显示,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点,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3.5‰和1.8‰。
在2023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当天,中国电信在业内率先发布算力套餐,为客户提供全系列、标准化、一站购齐、便捷交付的算力服务产品,推动算力赋能千行百业,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二级巡视员黄先琼介绍,目前我国算力总规模达180EFLOPS,位居全球第二位,存力规模超过1000EB;在用数据库标准机架的规模超过650万架,服务器超过2000万台。我国算力基础设施的梯次供给体系已经初步形成,“算、存、运”一体化的应用体系正在逐步构建。
近年来,工信部加快算力产业规划制定,发布了《“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着力构建以新一代信息通信网络为基础、以数据和算力设施为核心、以融合基础设施为重点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同时推动加快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算力资源供需对接,培育算力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
黄先琼透露,工信部将结合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统筹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体系建设,加快算力相关标准体系建设,加速打造数网协同、数云协同、云边协同、绿色智能的多层次算力设施体系,实现算力特别是智能算力供给的持续显著提升,夯实数字经济的算力底座。
同时,鼓励产业链各方深入开展云网融合、算力网络、确定性网络等核心技术攻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端芯片、新型数据中心、超级计算等领域的研发突破,加强先进计算、算网融合等技术布局,助力构建我国自主算力产业生态。
当前,算力融入实体经济面临各行各业的差异化需求。“龙头企业要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和技术溢出效应,深入挖掘算力在不同场景的融合应用,提高算力在工业、交通、教育等传统行业的应用水平,加快推进算力特别是智能算力在更多场景应用落地,推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逐步降低社会使用算力的门槛。”黄先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