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导航
科学使用是关键
治理农田“白色污染”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必答题。特别是在旱作农业区,农膜不能不用,但也不能乱用。道理很简单,但做起来很难。
废旧农膜治理之难,不仅难在技术提升,更难在点多面广、环节过多、链条过长。从农膜达标生产、合规销售到科学使用、回收利用,涉及千万家企业、农户和亿万亩耕地,市场化程度高,政策性强。哪个环节都不能遗漏,哪项政策都要有针对性。
废旧农膜治理之策,要环环相扣,从源头防控、过程把控到末端治理,每个环节都要压实责任、加强监管。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回收利用者、监管者等相关参与主体的责任、权利与义务都要明确;每个环节也都要形成协同联动的运行机制。
治理农田“白色污染”,不仅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总体战。政策联动,强化源头防控;项目带动,强化市场培育;行政推动,强化工作监管;创新驱动,强化机制探索;宣传发动,强化意识提升。甘肃的多措并举,让农膜科学使用及回收利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从实践效果看,甘肃已成功遏制了“白色污染”加剧,有效降低了土壤残膜污染。从长远来看,仍需国家层面在政策激励上进一步配套完善,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技术探索上进一步创新提升,不断提高治理路径的精准性,让企业受益,让使用者便捷。重中之重是让农膜使用沿着减量化、可替代和高效回收的方向科学发展,才能更加有效地实现回收利用,持续降低污染甚至杜绝污染,实现增收与治污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