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出新高更要“贷”出质量
今年前两个月,多家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创历史新高。截至目前,中国工商银行境内人民币公司贷款较年初增长1万多亿元,创历史新高;中国农业银行今年前两个月信贷投放创历史新高,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产业增速较好,分别为11.7%、20.7%、15.5%。
信贷增速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一面镜子,“贷”出新高的背后,是国民经济企稳回升的扩张需求。当前,我国的消费需求、市场流通、工业生产、企业预期等明显向好。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6%,比上月上升2.5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受2月份高基数等因素影响,3月份PMI虽有所回落,但景气水平仍为近两年的次高点。
接下来,要在“贷”出新高的基础上“贷”出质量,为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动力。其中,要重点把握好四个关键环节,即总量稳、结构优、节奏准、质量实,力求投得准、投得好、投得快。
总量稳,要确保信贷增长的平稳可持续。从宏观角度看,要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从微观角度看,当前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逐渐回暖,各家银行对此要有全面、准确、充分的认识与研判,结合自身实际,提前做好项目储备。此外,银行还要坚持“多条腿走路”,在做好信贷供应之余,协同用好债券、投资、租赁、资产管理等投融资工具,更全面、更有效地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
结构优,要抓好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接下来,要加大金融对国内需求和供给体系的支持力度,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重点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为此,各家银行要持续优化信贷布局,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需要,巩固对制造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并继续加强对乡村振兴、普惠金融、消费等领域的服务力度。针对当前关注度较高的“提前还房贷”问题,各家银行既要做实、优化提前还款服务,又要保障个人住房贷款的投放力度与速度,有效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因城施策做好差异化信贷支持。
节奏准,要适度靠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银行是货币政策传导、落实的一个重要环节。各家银行要结合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动态调整信贷投放节奏。尤其是国有大行,要充分发挥“稳定器”作用以及逆周期调节作用,适度靠前发力、精准发力,保持全年信贷规模的平稳增长。目前,已有部分银行在结合往年历史规律、把握各季度序时进度的基础上,适度把信贷投放的节奏往前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主动权。
质量实,要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信贷资金要放得出去,还要收得回来,后者考验的是银行的专业技术能力。银行既是服务实体经济的机构,也是经营风险、管理风险的企业,必须要处理好促增长、防风险的关系,切忌“冲数量、轻质量”,甚至埋下风险隐患、危及实体经济发展。接下来,各家银行要把好客户选择、信贷审批、贷后管理、不良资产处置等关口,保持资产质量稳健,为信贷投放提供可持续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