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多措并举推动成果运用落地——
高质量普查数据助力防灾减灾
“大家做胸外按压时,要掌握技术要领,切不可在健康人身体上练习。”3月31日,在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桂林街道的瑞民社区广场上,蓝天救援队队员向居民讲解心肺复苏法等应急救援常识,提高家庭减灾能力。
瑞民社区是瑞昌市2005年“11·26”地震后,为集中安置受灾群众而重建的社区。2016年,瑞民社区成功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此次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既是对风险隐患的排查,也是对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
瑞昌市蓝天救援队是一支社会救援力量,既是社会救援力量的普查对象,同时也以志愿者身份参与了这次普查工作。“普查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对瑞昌市重点风险隐患,尤其是山塘水库的数量有了更清晰的掌握。”蓝天救援队党支部书记曾瑞彬告诉记者,他们通过开展水上救援演练,进一步提升了水上救援的能力和水平。
普查的目的在于成果应用。目前,我国已探索形成了一批具有地域特点和行业特色的普查成果应用模式。在九江市柴桑区江洲镇,普查成果应用效果逐渐显现。
江洲镇位于赣、鄂、皖三省交界的长江中心,极易发生外洪内涝等自然灾害。江洲镇党委书记王新丰介绍,该镇认真落实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为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一方面加固大堤,对洲头崩岸进行应急处理,有效解决了历年来发生的滑坡、管涌等险情,做到确保不溃堤;另一方面,投资实施涝区治理项目,对电排站进行升级改造,大大提高排涝能力。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开展以来,江西省普查办共获取全省灾害风险要素数据2000多万条。江西各地各部门始终绷紧数据质量生命线,将数据质量控制贯穿于普查工作全过程。
为保证数据准确率,江西省普查办开展多轮次在线质检、实地核查和全面督导,强化调查数据管控。江西省普查办副主任、综合组组长郭峰介绍,江西建立“行业部门+普查办”双审核机制,严格单灾种数据汇交审核;严把审核关口,提升综合评估区划成果质量。这些举措进一步保障数据质量,为增强防灾减灾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