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新时代新征程,如何通过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是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科学内涵
产业生态化,就是在生产资料和投入要素的采集、投入、生产、制造、产出的全过程中,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以节能减排、提质增效为主要目标,对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流通和消费方式进行生态化改造,在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实现生态效益。实践证明,推进产业生态化既有利于提高传统产业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也有利于保护乡村生态环境。
生态产业化,就是按照产业发展规律,在确保生态系统功能不被破坏的基础上,将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态资源作为生产投入品,通过运营实现生态资源的转化与应用,通过产业集聚和联动、优化配置各类资源要素等方式,促进实现生态资源保值增值。可以说,推进生态产业化既是推进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的现实体现。
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的重要途径
加快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本质上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论述不仅阐明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也指明了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的实现路径。
一方面,要在产业发展中注意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实现产业生态化。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要避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摒弃过去那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发展的做法。另一方面,要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实现生态产业化。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要让其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要通过促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协同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共赢。
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践行“两山”理念
通过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可以从以下方面发力。
从产业生态化角度来说,应重视农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农业科技资金投入,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倡导绿色种植和绿色生态养殖,发展种养有机结合的循环农业;大力改造传统乡村加工业产业,促进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建设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培育生态产业园,发展休闲农业;以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为重点,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步伐。
从生态产业化角度来说,需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盘活生态资源,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做大做强林下经济,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培育新兴绿色能源产业;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发展休闲渔业;延伸生态产业链,打造有机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同时,推进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融合发展,建立健全生态经济体系。要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建立利益联动机制,推广“公司+农户”模式,让各方共同受益;推动工商资本、科技和人才“上山下乡”,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打造生态产业园,助推生态经济发展;构建生态产业集群,优化乡村产业结构;提升生态科技创新与示范推广能力,支撑乡村产业体系可持续发展;完善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通过一系列举措,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协同推进。
(作者系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海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