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科学认识沙尘暴 推动跨境全域治理

卢 琦

近日华北地区的沙尘暴引发关注。近年来,华北沙尘暴的起源地通常是蒙古国南部,也有沿途我国境内的沙漠、沙地、裸地等的一部分因素。2021年3月的沙尘暴是近10年来我国最强的一次沙尘天气。

事实上,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近年来呈现明显减少趋势。沙尘本天然,是一个自然现象和自然过程。由于大陆腹地的荒漠区植被稀少、地表多裸露,加上冬季融冻之后地表物质松软、风力加剧,使春夏之交成为沙尘爆发期。另外,我国北方地区的高大山地多以东西走向为主,偏西风向东推进过程中不能遇到有效的阻挡,导致沙尘可以快速迁移到东部。沙尘暴自古有之,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一直存在,千百万年来粉尘的持续堆积,孕育了我国的黄土高原。只是进入到人类历史时期“人类世”后,人们逐渐认识到沙尘暴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沙尘暴有弊也有利。沙尘暴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影响大气环境质量,造成财产损失,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困扰。但是从大陆或全球自然物质循环尺度上看,沙尘暴在全球气候和生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阳伞效应”“冰核效应”“中和酸雨效应”,更重要的则是“铁肥效应”——沙尘是海洋初级生产力限制性营养元素(如氮、磷、硅、铁)的重要来源,沙尘带来的铁元素会促进海洋的初级生产,消耗大量的碳,通过“生物泵”向深海埋藏,进而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浓度。

沙尘暴可防,生态工程有功。三北防护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草原沙化防治和退牧还草工程等重大生态工程,对改善三北地区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间接也改善了下垫面的自然条件,但三北防护林并不是“治疗”沙尘暴的“专用药”和“特效药”,仅依靠植树造林来阻挡沙尘暴显然是不现实的。目前,我国西北地区对自然不合理的过度开发业已得到遏止。今后,重视生态用水配给,增加生态用地供给,牵住“水”和“地”这个牛鼻子,是改善沙区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任重道远。

沙尘暴无国界。境外沙尘暴灾害随时有可能进入我国,周边如中亚一路、蒙古一路的沙尘暴威胁始终存在。天然沙漠、沙化和荒漠化土地、裸露土地提供了丰富的沙源,既然人类不可能消灭沙漠,也就无法消灭沙尘暴。

沙尘暴不能消灭,但土地沙化可防可治,这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荒漠化防治仍然是当前一个阶段减少沙尘暴频率和危害的有效手段。同时,荒漠化防治需要加强全球治理、全域治理,沙源地、途经地的各方都需要相互协作。近年来,中蒙两国持续加强荒漠化治理双边合作,长期开展荒漠化防治技术模式合作,国家荒漠化防治管理机构组织中国林科院荒漠化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专家力量,为蒙古国管理和技术人员举办了多期荒漠化防治研修班,并多次组织科研团队赴蒙古国开展调查研究,将跨境全域治理、共同保障两国人民福祉推向新的高度。

科学认识沙尘暴,推动沙源地跨境全域治理,人人参与荒漠化防治,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法则,为维护生态系统“健康”做最大考量,才是长久之道。(作者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研究员)

2023-03-25 卢 琦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71395.html 1 <p> 科学认识沙尘暴 推动跨境全域治理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