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互通机制进一步优化——
跨境投资更便捷了
□ 目前,沪深股通已经成为外资参与A股市场交易的重要渠道之一。本次互联互通机制再扩容,外国公司第一次直接成为中国内地投资者的投资标的。
□ 本次沪深港通的双向扩容和改革,不仅有利于丰富交易产品种类、扩大可投资范围和提升交易活跃度,同时对促进两地资本市场相互融合、加速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程均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沪深港通股票标的双向扩容正式落地实施,首批调整后的沪深港通标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业内人士认为,此次互联互通标的范围扩容是我国资本市场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的重要举措,可以更好地满足投资者的跨境投资需求,对于提高市场活跃度与流动性具有积极作用。
此前,沪深交易所已于今年3月3日分别发布了新修订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沪港通业务实施办法》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进一步增强了沪股通、深股通股票选取标准的包容性。同日,沪深交易所与港交所同步公布股票标的范围扩大后的首批沪深港通股票调整名单。港交所也发布公告,符合有关条件的在港主要上市外国公司股票将被纳入港股通股票标的。
具体来看,本次扩容首批将新增纳入沪股通、深股通股票598只、436只,扩容后沪股通、深股通股票数量分别达1192只、1336只。其中,新增纳入科创板、创业板股票147只、188只,扩容后科创板、创业板股票数量分别达到214只、478只。在港股通方面,本次沪港通下港股通标的将纳入市值50亿元港币及以上的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成份股,范围扩大至与深港通下港股通标的保持一致,同时港股通首次纳入4家在港主要上市的外国公司。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此次互联互通机制再扩容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符合条件的在港主要上市的外国公司将被纳入港股通股票标的,这是自2014年底沪港通开通、2015年底深港通开通、2016年沪港通取消总额度、2019年纳入同股不同权公司、2021年纳入科创板和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以及2022年纳入ETF产品等进展后,互联互通机制的又一次重要突破,也是外国公司第一次直接成为中国内地投资者的投资标的。
该研报进一步指出,本次沪深港通的双向扩容和改革,不仅有利于丰富交易产品种类、扩大可投资范围和提升交易活跃度,同时对促进两地资本市场相互融合、加速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程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沪深股通已经成为外资参与A股市场交易的重要渠道之一。数据显示,截至3月20日,北向资金年内累计买入A股1661.46亿元,自沪深股通开通以来累计净买入A股近1.89万亿元,其中,沪股通净买入9936.48亿元,深股通净买入8989.72亿元。
粤开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梦洁对记者表示,自沪深港通相继开通以来,互联互通经历取消总额度、标的范围扩容、优化两地交易日历等一系列制度规则优化,已成为跨境投资的重要平台,在市场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此次互联互通标的范围扩容具有三点积极意义:一是提高跨境投资的便利度,满足投资者的多元投资需求,本次扩容在港股通首次纳入了香港上市的外国公司,陆股通的标的范围扩大到了上证A股指数和深证综指;二是增加市场流动性,提高南北向资金流通效率,跨境融资双向开放助力外资‘引进来’和中国资本‘走出去’;三是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稳步接轨全球金融市场,实现国际化发展,有助于国际资本市场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红利,提高中国资本市场在国际上的参与度和重要性。”陈梦洁说。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沪深交易所答记者问时指出,个别外国公司可能在税费、公司行为等方面存在有别于现行港股通股票的特殊要求,如需要向外国政府缴纳金融交易税、需向投资者派发不同税率股息等。由于当前市场业务及技术系统无法支持以上特殊安排,该类符合纳入港股通资格的公司股票在本次沪港通标的扩展时暂缓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