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场“代表通道”举行
6位基层代表讲述履职故事
本报北京3月12日讯(记者朱双健、李万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场“代表通道”12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6位来自基层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与记者面对面,讲述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拼搏担当的履职故事,传递自信奋斗的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廖红的团队根据茶树的生物学特性,量身配制了一套茶树专用生物有机肥,受到茶农广泛欢迎。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廖红代表表示,一项好的技术不仅可以让成千上万的农民致富受益,还能让土壤、环境、生态受益。如果每一个科技特派员在各自领域里发挥应有作用,真正将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必将成为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男子短道速滑队运动员任子威表示,要把一件事情做好,光有兴趣远远不够,努力和拼搏必不可少。任子威代表向青年朋友呼吁,人生需要有梦想,需要有目标,更需要坚持,不断突破自我。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冯丹解答了手机越用越慢的缘由。“并不是手机‘老了、旧了’,而是存储在手机上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越来越多,导致存储访问变慢。”对此,冯丹代表和她的团队研发了存储碎片整理和高效检索技术,让数款国产品牌手机性能提升了50%以上。
作为首批港口行业AI训练师,全国人大代表、天津港第一港埠有限公司拖头队副队长成卫东把自己多年研究的驾驶技巧、操作方法都编入了程序,写成了指令,让机器人“徒弟”依靠5G、北斗等自主技术,安全高效地完成运输任务。“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产业工人的现代化。”成卫东代表表示。
“阅读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不仅启智增慧,而且带给人强大的精神力量,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编辑这份职业的价值和使命!”全国人大代表、《读者》杂志社副总编辑陈天竺表示,将始终把目光投注到文字世界,让更多人感受到阅读的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杨朝明深切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对世界的积极影响,“如果把中华文明比喻成一棵生生不息的大树,树干之所以又粗又壮,是因为它的根扎得很深很牢。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所在,是我们深厚的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