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扩大有收入支撑的消费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增强发展的安全性主动权,指出“要搞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其中,“着力扩大有收入支撑的消费需求”是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应如何认识当前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为何要扩大有收入支撑的消费需求?认识上更加清晰,将有助于在实践中落地落实。
扩内需是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必然要求。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大国经济的特征都是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我们首先要强身健体,办好自己的事。随着消费日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力量,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成为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有效举措,这样才能让国内大循环进一步发挥主体作用,增强发展的稳定性、安全性。
扩内需是提高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的必然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确保增强发展安全性主动权的关键条件。要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活力,在发展过程中解决问题矛盾、化解风险挑战。在扩大内需上,强调要扩大有收入支撑的消费需求、有合理回报的投资需求、有本金和债务约束的金融需求。在扩大消费上,强调要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
扩内需是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实现更好发展需要全球市场和产业链供应链的支撑。应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进一步联通国内国际市场,聚集消费资源要素,增强我国发展的包容性,促进中国制造、中国品牌、中国服务“走出去”,提升在全球消费市场的影响力、竞争力。
进一步推进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必须依靠扩内需特别是恢复和扩大消费。一方面,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关键是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不能为生产而生产、就消费谈消费。另一方面,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不是在低水平上徘徊,而是要不断提升循环质量和水平,不断增强供求的匹配性适配度。当前,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格局日益巩固,消费的个性化、多样化、体验化趋势更加明显,而传统规模化同质化生产方式已难以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需以新技术新平台重构生产流通组织方式,精准对接不断细分的市场和日益分散的生产。总的来看,就是要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使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
我们强调扩大消费,并不是盲目地扩大,而是要扩大有收入支撑的消费需求,重点是建立长效机制。消费是收入的函数。一般来说,消费增长与收入增长、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对此,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要提高消费引领带动能力强的年轻消费群体以及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保持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实现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
消费意愿也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消费倾向决定了居民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应急支出增加等都会使居民增加预防性储蓄。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需进一步健全教育、医疗、养老等保障体系,继续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真正让居民“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
消费环境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潜在消费需求的释放。近年来,我国消费市场规模日益扩大,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日新月异,但消费环境仍然存在一些矛盾问题。例如,消费者保护力度不强,城乡消费配套不完善,线上线下市场秩序和监管尚不健全,新消费场景设施供给不足等。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要针对消费市场中存在的老矛盾、新问题,加快补齐短板,使居民“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