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数”前进点亮中国制造
《求是》杂志近日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指出,“传统制造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有效推动传统制造业与数字经济的有机融合,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实现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目前,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制造业体系,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到全球制造业增加值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不过,传统制造业的发展面临一些瓶颈。比如,从产业生命周期角度来看,在现有技术水平和传统生产模式下,很多细分产业已经进入成熟期的后半段,生产效率的提升和成本控制均已接近极限。而随着消费升级,产业供给端对需求端的适配能力不足,产品结构需要优化,相关性能指标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在“双碳”背景下,传统制造业面临更加严格的碳排放指标约束,环保成本不断提升,绿色转型亟待加快。
如何突破传统制造业发展瓶颈,在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的同时又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推动数实融合是一个重要抓手。
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在我国具备独特优势。我国超大市场规模和完善工业体系,带来海量数据资源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为推动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带来了数据要素禀赋和庞大的增量市场空间。
从产业层面来看,数实融合改变了产业布局和组织形式,让产业链的上下游能够更加协同运行,最大限度消除产业链的短板效应。从企业层面来看,当生产过程加入数据这一新的生产要素后,一方面,数据要素本身就会带来新的边际产出,创造新的规模经济;另一方面,数据要素的加入能够优化其他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配置,从而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在实际应用中,传统制造业的数实融合场景丰富。例如,智慧化的生产计划能够实时处理来自需求端的数据,让生产单元更加适配需求,优化产品结构,降低原料和产成品的库存占用,提升了资金效率,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通过智能化的生产管理,企业的全流程能效可以明显提升,碳排放可以显著降低。数实融合不仅能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推动企业的绿色转型。
要想充分发挥数实融合的优势,还需满足三个外部条件,即数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数据要素配套体制机制的不断健全。这就要求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瞄准全球数字技术基础前沿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重大问题,积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数字技术攻关;适度超前部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培育转型支撑服务生态,降低数字化转型门槛;不断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加快出台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及配套政策,从而牢牢抓住数实融合的发展机遇,加快实现传统制造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