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器件产业链亟需融合发展
电子元器件是支撑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也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关键,广泛应用于智能终端、汽车电子、5G通信、物联网以及航空航天、能源交通、军事装备等领域,其质量、水平和可靠性直接决定了电子系统和整机产品的性能。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电子元器件第一大生产国。“大部分产品产销量均居全球领先地位,本土供应链总体完善,产品门类较为齐全,基本可覆盖现有市场需求。”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世江介绍,近年来,我国电子元器件产业呈产销两旺态势,产业规模突破2万亿元。在政策引领下,产业构建自立自强基础电子生态的进程加快。同时,国产化步伐加快,自主保障水平明显提升。“本土企业在下游急需关键电子元器件产品领域重点发力,取得较大进步。”王世江说。
尽管如此,我国电子元器件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王世江认为,主要表现在企业整体实力偏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方面,“对标国际市场,供应链效率有待提高,供应链成本有待降低,行业集中度有待提升,产业发展缺乏有效载体;发展基础不牢,上游供应链保障能力较低;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品发展水平档次偏低”。
当前,我国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瓶颈依然存在,必须突破核心技术这个难题。同时,建立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国际交易中心、营造公平的营商环境、服务于本土产业和市场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分销商、增强供应链的弹性和韧性等任务迫在眉睫。
机遇与挑战并存,强大终端市场和新技术应用叠加,为电子元器件产业带来巨大市场发展机遇。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联合批复成立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国际交易中心,通过市场准入的方式,打造高质量市场体系,服务于高端、高质、高新的现代产业。2022年12月30日,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国际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注册。据了解,交易中心由中国电子和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领衔,联合11家央企、国企和民企共同设立,致力于打造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企业和产品市场准入新平台,促进上下游供应链和产业链的集聚融合、集群发展。
“深圳是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重镇,是我国重要的电子元器件与集成电路产品设计中心、应用中心、集散中心,为交易中心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和良好条件。”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覃伟中在日前举行的交易中心揭牌仪式上表示,未来深圳将全面加强与中国电子等企业的合作,把交易中心打造成为立足深圳、面向全国、辐射全球的国际交易平台。
中国电子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陆志鹏介绍,交易中心着眼于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产业,提供用户集采、聚合竞标和自助撮合三类模式,用“更大的交易规模”实现“更低的采购总成本”,从而实现“聚量引擎”自驱式发展。
“交易中心更加注重加强买卖双方沟通,收集、整合、分析采购需求,打破客户和供应商之间不对称和信息延迟藩篱,交易更加透明高效。”陆志鹏表示,交易中心致力于畅通上下游对接渠道,利用大数据手段整合行业需求信息,促进上下游供需匹配。此外,交易中心将推动海关、金融、税务等数据协同与利用,联合海关、税务、银行等机构开展跨境业务,为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设立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检测认证及实验平台,加快完善相关标准体系,降低相关测试认证成本。
“希望通过鼓励、引导全球知名基础电子元器件和芯片公司及上下游企业(含各品牌商、分销商或生产商),依托交易中心开展销售、采购、品牌展示、应用设计、售后服务等,最终优化整体的元器件供应链。”王世江表示,希望通过交易中心降低集成电路供应链总成本,优化产业链生产要素自由流通、整体管理,最终为实现国产元器件产业的做大做强提供保障。“交易中心将以市场化为导向,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结合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应用范围广、技术迭代快的特点,实施市场化、动态化的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交易机制,实现交易中心健康、高效、持续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