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油田公司新港公司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李海军——
做技能创新领头雁
“要做的工作太多了。”刚刚结束线上知识产权培训的新疆油田公司新港公司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李海军说。
尽管冬季天气对油田生产带来一定影响,但李海军的工作并没有减少,15期技术交流、24期冬季技能培训,仅仅是李海军过去2个月工作的一部分。“我最近的工作重心是开展高级技能人才培训、筹划组织实施评价、组织骨干人员进行生产技术难题攻关等。”
“干工作,就要干到最好;自己干好了,还要教会别人。”这是李海军始终践行的工作理念,更是他与油田共命运的生动实践。
参加工作后的28年时间里,李海军不断探索钻研、打磨技能。他30岁在油田系统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被破格聘为采油技师;32岁成为油田公司采油专业技能专家;38岁又成为集团公司采油技能专家。李海军先后获得全国石油石化系统创新人物、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发建设新疆”奖章获得者、中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等称号,成长为一名传道授业的技能专家。
认真刻苦磨技能
1994年,刚刚走出学校大门的李海军成为一名普通的石油工人,戈壁深处的井站就是他最初工作的地方。
当时,井站有10个人,要管理120余口油井。加盘根、进行设备维修维护……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操作起来其实并不简单。看着师傅们熟练地处理各种故障,李海军暗下决心,要把技艺全部学会。“岗位可以平凡,但工作绝不能平庸。”师傅们的话成为李海军的座右铭。
1999年,新疆油田开展标准化站队创建工作,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繁重的工作任务,已经成为班长的李海军拿出了舍我其谁的劲头,带领大家起早贪黑,干了整整3个月,给区域内的所有井都配上了标准井场,评上了标杆站。井场变得干净整洁,保养操作规范了,油井生产情况、运行状态更明晰,油井产量自然而然也上去了。
2002年起,业务扎实的李海军被新港公司选派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技能大赛被大家戏称为“铁人三项”:一是实际操作,要掌握十几项操作、上百个操作要点;二是机械制图,要绘制上百张三视图;三是笔试,要啃下厚厚的一本采油工题库,背下好几千道试题。在竞争激烈的比赛中,李海军连续3年夺得采油工种技能第一名。
2004年,李海军参加了新疆油田公司第三届职业技能竞赛,参赛选手全是新疆油田采油战线上的顶尖高手。尽管如此,扎实的技术能力让他又一次拔得头筹。同年9月,他代表新疆油田参加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技能竞赛,再次夺魁,破格由技师晋升为高级技师。
好成绩不是靠运气,而是靠长期默默的刻苦训练。为了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李海军几乎每天都会早起去训练实操技术动作,钻研专业知识。“使用很多操作和工机具都要调动整个身体。”李海军说,快速、准确、安全、规范,就要经过无数次训练。“我记得当时训练套扣,这个技术动作的过程是不断重复‘深蹲起’,套扣稳定达标时,我已经不记得练了多久,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李海军说,参加竞赛是他个人能力提升最快的几年。“技能竞赛是学科的延伸,更是对技术水平的提升。通过比赛,才能看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才能明确努力方向。”
踏实钻研搞创新
“应用开瓶器的原理,我们研制出拆装曲杆泵密封填料装置。”李海军说,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发明,让原本需要好几个人花费1个多小时完成的工作,最终一个人15分钟就能搞定,这个发明获得中国创新方法大赛新疆赛区一等奖。
由于工作总是围绕着设备进行,很多设备的配件都需要经常性维修维护。李海军常常边操作边思考:怎么能更好地挖潜增效,提高利用率?
回收清洗润滑清蜡闸门,在重新加装高压盘根后使旧闸门获得新生,重复利用后,每年可节约5万元;发明可拆卸式抽油机二次止动装置,消除了刹车失灵的安全隐患;采用双向可调节的方法研制成功可调式减震支撑器,降低了输油泵管线振动幅度,提高了泵的使用寿命……一个个小而实用的发明创造,给公司和行业带来了新的变化。
为了培养更多的技术骨干,引导更多员工参与到技术创新中来,2013年,李海军领衔成立了新港公司创新工作室。有了工作室,开展技术培训、难题攻关,公司的创新氛围越来越浓。2016年,该工作室被评为自治区级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
在工作室,李海军向记者展示着由他设计的“油井套压释放装置”。“这个装置不仅保证了稠油油井密闭安全环保生产,避免直接外排释放套压造成的井口污染,还杜绝了有毒气体对员工造成的伤害。”2021年,“油井套压释放装置”设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克拉玛依油田生产的稠油是一种非常规状态的原油,在技术工艺和生产工具等方面有着特殊要求,因此也被称为“原油中的黄金”。早在2006年,李海军在工作时发现,抽油机在采油过程中,套管压力过大会导致油井产量大幅下降,这就需要人工把闸门打开,把气排掉。“我们有3000多口井,每天都要人工去排放套管气,一口井就需要花费半个小时以上,噪音和有毒有害气体也会影响员工身体健康。”李海军说。
如何让稠油的开发成本降下来?李海军说,围绕这个目标,他跑遍现场搜集大量井口套管压力数据,研究压力释放机理。最终,李海军研发的装置完全解决了人工再去排放套压的问题。
去年,公司在300多口井推广应用该装置,在节能减排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单台创造效益超10万元。“今年,我们还将继续对装置进行改进,希望能应用于更多油井,提高不同生产状态下的泵效。”李海军说。
经过多年钻研探索,李海军累计获得国家专利41项、推广操作技巧15项、完成成果88项,解决了生产现场的众多难题。
精益求精带队伍
李海军也从来没有忘记带动和培养更多的技能人才。“油田的沃土培养造就了我,我也想把技术和成果教给更多的人。看到大家进步,我觉得更充实!”
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2015年,为更好地推广创新工作方法,李海军组建了创新兴趣小组,利用业余时间,每周组织公司新分配大学生及在各类竞赛中脱颖而出的年轻员工,以现场难题为例,手把手教会他们运用创新工具。面对生产现场出现的诸多难点问题,李海军也常常带领大家深入一线班组,进行难题会诊,提出合理化建议。
多年来,创新工作室16名核心成员,累计获国家专利局授权的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2项,其中10项推广投入到生产现场,节能增效2600余万元。李海军以导师带徒的形式,收下了一大批徒弟,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积累的技术、经验。
2015年,刚从设备维修调岗到生产运行的朱星源与其他几位年轻人接到了备战2016年油田公司技能大赛的任务,认识了师父李海军。
“我们都是转岗的‘新兵’,练习中工具打滑、操作不规范的情况时常出现。”朱星源说,李海军为了让他们在起步阶段就记住操作规范,每次都上前示范。他经常鼓励大家:“我刚开始工作时也什么都不会,但是熟能生巧,你们只要坚持努力,一定能超过我。”
训练场上,李海军非常严格,但在生活中,他对大家非常关心。朱星源告诉记者,李海军记得每个徒弟的生日,训练期间还会给大家过生日。“在油田公司技能大赛前一周,我因为生病在医院治疗。师父打电话询问病情,放下电话不到10分钟就赶到病房看望,当时既意外又感动。”朱星源说。
在李海军的训练下,新港公司“新手团”在2016年油田公司技能大赛上崭露头角,获得1枚银牌、2枚铜牌。如今已是一名技师的朱星源说:“现在我在工作生活中遇到问题还会请教师父。他是我的工作榜样,更是我的人生导师。”
如今,李海军的徒弟中有8人成长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技能专家,12人获得新疆油田公司“技术能手”称号,36人获中央企业、集团公司、油田公司级职业技能竞赛奖励。李海军以“传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打造卓越不凡的技能团队”为宗旨,为公司打造出一支“有技能、有体能、有智能、有品能”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作为一名有16年党龄的党员,我会继续发挥技能创新‘领头雁’的作用,引领众多高技能人才在基础技能、疑难问题诊断、创新方法普及、一线创新成果推广、后备技能梯队培养方面发挥光和热。”李海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