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预算基本实现公开化
近日,财政部发布2021年度地方预决算公开度排行榜显示,地方政府和部门基本实现应公开尽公开。广东、河北、湖南位列排行榜前三位。
据悉,2022年8月至10月,财政部对2021年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预决算公开情况开展了专项检查,重点关注地方各级政府和部门2021年度预算和2020年度决算公开情况。这是2015年以来第6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地方预决算公开检查。
“预算公开是财政改革和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不仅能够保证预算的规范透明运行,而且能够促进财政资金的加力提效。”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表示。
检查显示,2021年度应公开预算和决算的地方各级政府分别为3075家、3074家,均已全部公开。2021年度应公开预算和决算的地方各级部门分别为22.99万家、23.17万家,未公开6家、3家。未公开预决算的地方政府和部门数量自2018年度以来连续4年均为个位数,基本实现应公开尽公开。
同时,地方部门所属单位预决算公开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各地按照国务院有关要求,抓紧推进部门所属单位预决算公开工作,2021年度公开工作整体进展顺利,为力争2022年度做到部门所属单位预决算公开全覆盖奠定了良好基础。2021年度应公开预算和决算的地方各级部门所属单位分别为25.19万家、24.10万家,公开率分别达到94.89%、91.17%。
各地因地制宜,不断建立健全预决算公开的制度体系、常态化监督机制和考核奖惩措施,有效引导激励地方各级政府和部门强化主动公开意识,全力推进预决算公开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
此外,公开规范性进一步提升。各地针对预决算公开工作中点多面广、数据量大,公开“统一难”、内容“规范难”、口径“理解难”等难题,分类施策加强管理,通过统一制定公开模板、加强信息技术支撑、完善数据审核流程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公开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各地将社会公众“找得着”“看得懂”“能监督”作为预决算公开工作的落脚点,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推送预决算公开信息,不断完善优化公开方式。
总体来看,各地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多措并举推动预决算公开,地方各级政府和部门基本实现了预决算信息应公开尽公开,公开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预决算公开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检查也发现,部分地方预决算公开仍存在薄弱环节。一是6家部门未公开2021年度部门预算,3家部门未公开2020年度部门决算。二是少数部门未按规定要求,在预决算批复后20日内向社会公开。三是部分地方和部门公开内容不完整不细化不准确。如有的缺失关键要素,有的未按要求细化说明,有的公开数据信息不准确。四是部分部门公开内容可读性不够。如有的未对公开内容编制目录,有的公开目录与正文内容不匹配,有的未对专业性较强的名词进行解释。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财政部将坚持守正创新,扎实推进预决算公开工作,加大政府预决算公开力度,扩大部门预决算公开范围,细化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内容,不断提升公开的及时性、完整性、规范性,向人民群众晒出“明白账”,增强财政透明度,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通过实施预算公开,有效提高了财政管理效率,防范财政资金违法违规使用,促进了财政资金合规高效运行。让老百姓知道每一笔公共资金的去向,是工作的重要方向和重点。”何代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