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出乡村新气象
初冬时节,暖阳高照,银杏正黄。记者来到贵州省修文县时,惊叹于当地乡村发展的新变化。大小村庄屋舍俨然,干净整洁,一派欣欣向荣。
去年以来,修文县以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厕、治风“五治”为抓手,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在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乡村振兴稳步走向深入。
修文县委副书记韩禄表示,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主题,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美乡村,持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群众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垃圾分类 面貌一新
走进修文县扎佐街道高潮村村民叶家山的二层小楼,室内整洁有序,地面光亮如镜。“以前,家里是旱厕,卫生环境较差。如今,修建了卫生厕所,还同步修建了三格式化粪池,方便又卫生。”叶家山告诉记者。
叶家山居家环境之变也是高潮村之变。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德贵告诉记者,高潮村过去建设滞后,垃圾乱丢、污水乱排、杂物乱堆现象比较突出。
高潮村的情况在修文县并非特例。2019年底,修文县实现贫困人口清零;2020年,该县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7329元。农民收入上去了,但农村人居环境并未得到同步提升。
修文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副主任张亮说,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多数村民在外务工,环境整治缺人干;二是在村群众意识没有跟上,依旧按过去的方式生产生活。
乡村要振兴,环境必须提升。只有人居环境搞好了,农业才能欣欣向荣,农民才能安居乐业,农村才能和谐稳定。
高潮村推进农村“五治”工作中,村“两委”一方面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力度,另一方面及时处置违规行为。“村干部大会小会经常讲,对村民反复宣传,想尽办法把政策宣传到位。”李德贵告诉记者,就是用这些笨功夫,最终促进了群众思想大转变。
数据显示,去年以来,高潮村累计拆除危旧房38栋,改造厕所208座,基本实现湿垃圾不出村、干垃圾分类处置,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提升。
据了解,今年修文县共完成1566户农房风貌整治,拆除违建农房350幢,目前已开工建设农村厕所12506户、完工11962户,规范村级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收集点108个,农村垃圾外运减少1.47万吨,减幅达52.47%。
依规办酒 风气一新
走进修文县六屯镇大木村村文化广场,“乱(滥)办酒席添负担,敛财不成还丢脸”的标语格外醒目。
滥办酒席是当地存在已久的一大陋习。村民告诉记者,过去,村里攀比之风盛行,大家在办酒席时讲排场、比阔气,办酒席的名目也复杂多样,不仅家逢喜事要办酒席,更出现了母猪下崽、购买家具都要办酒席的极端现象。
滥办酒席带坏了乡风,也影响了农村发展。六屯镇计划生育协会会长熊伟说,滥办酒席一方面浪费了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也消耗了群众大量时间和精力,“成天忙于应付各种酒席,用在生产、建设上的时间自然就少了”。
修文县将节俭办酒席作为农村“治风”的重点内容来抓,引导干部、群众签订《修文县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承诺书》《移风易俗承诺书》。同时,积极推动将不滥办酒席的内容写入村规民约,成为全村群众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并组织成立红白理事会,劝阻、制止滥办酒席行为,杜绝大操大办。
如今,“丧事三天要办清,结婚一天就搞定”已成修文县群众的自觉行为。
利益联结 农民增收
虽逢久旱少雨,位于修文县洒坪镇青山村青山组的连片蔬菜基地里,却是一片喜人景象,待摘的莲花白个大饱满,刚刚种下的青菜苗长势正旺。
“既与这里良好的灌溉条件有关系,更与我们推行的新机制有关系。”青山村党支部书记李少惠道出了其中诀窍。
李少惠口中的新机制名为“三分一保”,即“分组承包、分类管理、分期经营、定价保底”,由企业负责前端的品种选择、农资供应和后端的营销,新型职业农民自由组合形成生产小组自主承包生产季度的生产单元,根据产业种类、专业技能进行生产管理,企业与生产小组签订定价收购合同,制定兜底机制,保障农民收益。
在农村产业发展中,大多采取农民将土地流转给农业企业建设基地,然后在基地务工的方式,按日计酬的佣金是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洒坪镇副镇长刘登科告诉记者,在蔬菜生产过程中,田间管理是费时最长、投入最多、风险最大的环节,农民的工作效率各有不同,按日计酬的劳务管理方式没能把农民的有效劳动付出和实际劳动收入联系起来,出工不出力的情况经常发生,使得企业产量上不去、成本下不来,效益一降再降。
面对这种困境,洒坪镇青山村抓住农业生产田间管理精细化这个关键环节,探索出以“三分一保”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生产经营和利益联结创新举措,洒坪镇蔬菜季度的亩产量大幅上升,但公司管理人员减少了一半,管理成本从原来的每月2.4万元下降到1.5万元,实现了农业企业、村集体和农户的多赢。
“我们将按照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求,进一步加大探索力度,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扩大‘三分一保’利益联结机制的覆盖范围,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修文县洒坪镇党委书记岳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