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微整治恢复钟鼓楼周边传统风貌——
闹街静巷 鼓韵共赏
立冬时节,记者登上鼓楼,北京中轴线北段风光尽收眼底。经过周边环境治理提升,特别是“第五立面”改造,鼓楼南望中轴线的视觉廊道更加开阔完美,老北京风貌逐步恢复。
在北京城市核心区,东城西城两区合抱的钟楼和鼓楼,合称钟鼓楼,是北京中轴线上最高的两座建筑。而在钟鼓楼周边,被称为第五立面的屋顶,是中轴线申遗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代变迁中,原本青砖灰瓦环绕的钟鼓楼,也因周边建筑屋顶的私搭乱建被破了相。
今年,东城区将钟鼓楼周边安定门街道、交道口街道区域内的16.59公顷面积纳入改造提升范围,涉及豆腐池胡同、宝钞胡同、钟楼湾胡同等9条胡同。“屋顶的形制、布局、材质、色彩是优化景观视廊的关键,都会影响到景观视廊的通透性。”东城区城管委环境建设科项目负责人刘悦告诉记者,景观视廊的营造,是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必经之路,进一步带动由“面”到“体”提升整体城市景观。
参与改造的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建筑设计所建筑师鲁坤找到了1901年以来各个时代的老照片,基本掌握了区域120年跨度的风貌变化。她告诉记者:“北中轴线钟鼓楼周边保留了平缓开阔的天际线,延续了以胡同—四合院合瓦屋面为主题的形态特征,构成了以大片青灰色房屋为基调的整体色彩。随着城市建设、房屋改造以及多年来的商业发展,区域风貌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但整体形态特征基本保留至今。”
在改造过程中,既要着重保留曾经的样貌,又要甄别、尊重历史形成的变化,还要及时治理影响风貌保护、传承的问题。改造前调研发现,鼓楼周边很多屋顶上有杂物、棚架、设施,彩钢板材质、红色水泥瓦与沿街传统建筑风貌格格不入。商铺经营者对重新设计门脸和改造屋顶的呼声很高,居民也希望提升步行环境,增加休憩座椅。
东城区针对钟鼓楼紧邻地区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范围包含了鼓楼东大街西段250多米的范围,为下一步深化沿线街区更新奠定了基础。对钟鼓楼周边环境的改造,西城区动手更早。其辖区内针对鼓楼周边第五立面环境品质提升项目已通过专家验收。在“微整治、微修缮、微更新”中,拆除楼顶违建、改移附属设施、改造鸽舍等,极大改善了钟鼓楼俯瞰眺望景观。西城区什刹海阜景街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刘维岩告诉记者,一年多来,钟鼓楼周边共整治点位344处,涉及50多处违建拆除,4条胡同公共空间整治,还有大量屋顶修缮、空调室外机和太阳能板的改造。
“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不仅要在地面上看,也要从第五立面上看,现在钟鼓楼周边正式亮出来了,往南眺望特别敞亮。”什刹海街道副主任裴亚周说,改造中,周边老百姓生活的刚需,比如设在屋顶上的厨房和卫生间,通过改造优化房屋内的空间得以实现。
随着第五立面整治与地外大街整治整体推进,围绕什刹海的“文化探访路径”正式形成。2023年,东城区还将启动鼓楼东大街环境整治提升项目二期改造工程,对宝钞胡同至交道口路口沿线的人行步道、公共空间、市政设施、建筑立面、景观设施进行提升改造,打造“闹街静巷,鼓韵共赏”的文化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