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活起来方能物尽其用

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需强化增量与存量资源统筹,通过推动经济恢复发展增加税收收入,增加可用财力。同时,要加强体制机制保障,建立资产盘活情况与新增资产配置预算挂钩机制,最大程度发挥出资产效能。

应对财政收支矛盾,除了做大“蛋糕”,盘活存量资产也至关重要。近日,财政部发布通知要求,加快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各类国有资产盘活利用,建立健全资产盘活工作机制,通过自用、共享、调剂、出租、处置等多种方式,提升资产盘活利用效率。

这个部署,直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利用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规模持续增长。统计显示,2020年,全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43.5万亿元、负债总额11.2万亿元、净资产32.3万亿元。其中,行政单位资产总额15.3万亿元,事业单位资产总额28.2万亿元。

可以看出,行政事业单位“家底”颇为丰实。同时,在现实中,部分资产统筹不够、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较突出。比如,一些地方和单位的房屋、车辆、大型仪器等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低,放着当摆设、蒙尘闲置。看似不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实则造成极大浪费。

推进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一个直接的背景是当前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必须开源节流。今年以来,受多重不利因素冲击以及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影响,财政收入形势严峻。虽然实现逐步企稳回升,但由于支出的刚性,在较长时间内,财政收支还将处于“紧平衡”状态。应对这个挑战,需强化增量与存量资源统筹,一方面通过推动经济恢复发展增加税收收入,另一方面要盘活存量资产,想方设法增加可用财力。最大限度发挥资产使用价值,对现有资产充分挖潜,正是贯彻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加强财政资源统筹的重要举措。

实际上,今年以来,地方非税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其中重要原因就是多渠道盘活闲置资产的收入增加。同时,盘活、利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空间还很大。正如财政部指导意见提出的,要实现“全面覆盖”,将行政事业单位低效运转、闲置的房屋、土地、车辆、办公设备家具、大型仪器、软件等资产纳入盘活范围,充分发挥资产效能。此外,货币形式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也要按照预算管理规定予以管理和盘活。

应该看到,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一项难度不小的工作。除了资产规模庞大,还具有资产形式复杂、涉及部门单位众多等特点。这就需要各地结合实际,区分资产类别,有针对性地确定自用、共享、调剂、出租、处置等不同盘活方式。近年来,一些地方创新方式,比如实施公物仓管理,将闲置、超标、低效运转、可修复使用的资产统一纳入公物仓集中管理、调配使用,推进国有资产共享共用,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切实做到物尽其用。这些创新做法可以加以总结、推广。

值得注意的是,资产盘活不能随意进行,必须加强规范管理,确保合法合规。在审批、处置中,要警惕发生“寻租”行为,防范借盘活资产名义,对无需处置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处置或者虚假交易。相关收入要按照本级财政部门的规定,上缴国库或纳入单位预算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中饱私囊。

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要加强体制机制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健全现代预算制度”。健全财政资源统筹机制是预算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完善结余资金收回使用机制,将依托行政权力、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等全面纳入预算管理,建立资产盘活情况与新增资产配置预算挂钩机制,推动低效运转、闲置资产的调剂使用。政府过紧日子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盘活国有资产也要在制度保障下长期、高效进行,杜绝资产沉睡、闲置,最大程度发挥出资产效能。

2022-11-07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63742.html 1 <p> 国资活起来方能物尽其用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