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种出网红水果
近年来,牛油果迅速走红,成为国内水果市场的一匹“黑马”。形似鸭梨,外皮粗糙,果肉绵密,牛油果总是与麦片、牛奶、沙拉同框出镜,成为营养健康、品质生活的代名词。
然而,急剧扩张的牛油果市场却一直依赖进口。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牛油果的进口量只有1.9吨,2019年和2020年的进口量维持在3万吨左右。10多年间,中国人对牛油果的需求爆发式增长。
如今,在云南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这个边陲小城,漂洋过海的网红“洋水果”实现了身份转变,一个完全由进口垄断的市场正在被打破,“国产牛油果”以新的姿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老百姓的餐桌。
好山好水育好果
金秋十月,走进孟连县芒信镇芒信大寨牛油果基地,一颗颗成熟的牛油果紧密垂挂在绿叶丛中,个头饱满、果皮锃亮。基地之外,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商汇聚于此,他们中有生鲜电商平台的负责人,有餐厅和奶茶店的经营者,也有大大小小的物流商,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找果。
曾几何时,为了让这种热带水果在中国落地生根,普洱绿银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祁家柱开始了长达10年的试种之路。
“很多外国专家断定我们不具备种植条件,但是中国幅员辽阔,气候类型多样,我相信一定可以找到。”功夫不负有心人,祁家柱最终把眼光聚焦在云南。
“孟连县独特的自然条件契合了牛油果的生物学特性,这是试种成功的关键。”孟连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局长赵原分析称,孟连县属典型南亚热带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土壤排水良好。独特的小气候环境,与具有“世界牛油果之都”的墨西哥米却肯州乌拉邦市非常类似。
2017年,孟连芒信大寨牛油果基地实现了初投产。当年9月,绿银公司种植的首批200多吨牛油果刚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短短3个月卖出近1000万元。
“国产牛油果最大的特点就是更新鲜。”祁家柱说,进口牛油果海运耗时1个月,为防止中途腐烂,一般在六到七成熟时即采摘,抵达国内再进行催熟。相比之下,枝头自然熟的国产牛油果从采摘到端上消费者的餐桌,最快只需要3天。
截至今年9月,孟连县牛油果种植面积达7.04万亩,投产面积1.5万亩,鲜果产量预计突破1万吨,预计产值3亿元,填补了中国市场无国产牛油果的空白。
反哺生态已成势
牛油果种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还形成反哺之势。
牛油果是一种速生常绿阔叶乔木树种,树形多姿美观,叶片浓绿茂密,是生态绿化树的理想选择。由于每年换叶量大,牛油果树对改良生态环境有良好作用,特别是在荒山造林、保护水土流失方面有巨大生态效应。孟连县政协主席、“一县一业”牛油果发展项目建设指挥部指挥长杨春华说,“我们既要利用好大自然赋予的生态优势,更要保护好这种优势,用实际行动践行‘两山’理念”。
作为孟连的母亲河,南垒河的生态环境曾因热区资源开发遭到破坏,水量减少,水质恶化。为了让南垒河重新焕发生机,当地出台《南垒河流域保护条例》,提出优先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林业和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加工业,积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南垒河绿色长廊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牛油果产业为南垒河的治理注入了新的动力。
通过陡坡地治理、退耕还林、绿色产业开发,南垒河流域的生态得到有效改善,南垒河绿色长廊的森林覆盖率达65.74%,娜允镇娜允村、富岩镇芒冒村等行政村还因生态风貌较好、森林功能效益显著、涉林产业发展良好入选“国家森林乡村”。如今的南垒河,水石明净、绿树成荫,再次焕发出新的活力。
牛油果的种植,让孟连县的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红火,也让当地老百姓的钱包鼓了起来。
今年3月28日,孟连县芒信镇芒信村下回林小组迎来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在当天举行的分红大会上,村民们身着民族服饰,脸上洋溢着笑容,一起分享种植牛油果的喜悦。“我家牛油果种植入股了21.69亩土地,今年初投产,虽然产量还不高,但也拿到了第一笔分红,我打算把闲置的10亩土地再入股种植牛油果。”村民岩谢除了领取到1.9万余元的分红,他们一家还拿到了2万多元的打工收入,尝到甜头的她畅想着下一步的生活。
2018年,芒信镇回林鼎园牛油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29户农户以土地入股,流转土地400余亩用于种植牛油果。2021年,牛油果初产64吨,实现销售收入126万元,利润70余万元,分配给社员的红利达19.6万元,户均增收达7000多元,最高分红达2万多元。
这是孟连县探索建立的“平台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的一个鲜活样本。在这套模式下,孟连县成功让资源变资金、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鼓励了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杨春华说,农户除了通过流转土地获得租金外,还可以参与牛油果基地种植管理,每天获取80元至150元的劳务报酬。同时,农户以土地入股,进入丰产期后,预计每亩果园将获得6000元左右的分红。
2018年,孟连县委、县政府把牛油果产业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进行打造。一个产业从无到有的背后是政府、企业、群众的合力推动。如今,孟连县已培育牛油果产业主体33个,其中有9家民营企业和22个专业合作社,覆盖全县6个乡(镇)101个村民小组7009户25008人,成为国内种植规模最大的牛油果基地。
乡村振兴新动能
小小牛油果,正深刻影响着一个县的农业产业结构。在孟连县南垒河流域的耕地中,坡度超过25度的坡耕地及轮歇地面积占比较大,面临退耕还林和复种的繁重任务。杨春华告诉记者,孟连的传统经济作物是橡胶、茶叶、咖啡和甘蔗。近年来,由于橡胶、茶叶的价格走低,农业收入在农民家庭收入中的占比逐年下降,种植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当地农业产业升级发展的当务之急。“传统经济作物每亩地的年收入大约是1000元至3000元,而一亩牛油果地的收入则可达1万元至3万元。”杨春华说,虽然牛油果种植要求严、管理精度高,但高投入也带来高回报,是孟连县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升级的重要抓手。
小小牛油果不仅为产业转型提供助力,提高了农户收入,更引领村民从“靠天吃饭”向有文化、懂技术、擅管理、会经营的现代职业农民转变。
“牛油果太难‘伺候’了!”祁家柱坦言,牛油果种植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农业,要求种植人员熟练掌握植物生长周期各个阶段的操作要领,并具备大田管理的丰富经验。
田间变课堂,农民变学员。除了牛油果栽种管护技术培训会,孟连县还把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邀请专业技术人员针对幼苗管护、水肥管理、拉枝修剪、病虫害防治等进行现场教学和实操指导。嫁接技术员、致富带头人、职业经理人……一批“土专家”“田秀才”纷纷破“土”而出。
来自云南红河的哈尼族小伙大萌是这批新农人中比较特别的一位。2021年,身为旅行体验师的他在孟连租下200亩地,开始打造以牛油果为主题的田园综合体农场——“牛友果星球”。不同的是,除了学习种植和管护技术,大萌还发挥摄影特长,把当地特色的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情发布在社交平台。收集甘蔗花的少女、佤族老人的耳环、南垒河畔的村寨……一幕幕极具感染力的画面让很多粉丝发出感慨:“好想去孟连看一看”“怎样才能买到这里的牛油果”。
“我希望更多人能吃到孟连的牛油果和咖啡,还能感受当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在大萌的设想中,除了农业本身,借助当地的民族文化,打造以牛油果为主题的文旅项目,也是未来要探索的方向。他说,希望更多年轻一代,能撸起袖子,在祖国乡村的田间地头奔忙畅想,为乡村振兴带来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