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要强。应加快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构建粮食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发展,形成大粮食、大产业、大市场、大流通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应充分发挥储备和进口调节作用,增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这为我国粮食政策指明了方向,给粮食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要全方位系统性地审视和解决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锻长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更高水平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筑牢底盘,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夯实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加强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能力建设,有效保障了14亿多人的粮食安全,但风险和挑战仍在。从国际看,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粮食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从国内看,粮食生产还存在资源环境约束、结构性短缺、区域性不平衡等矛盾。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全方位系统性地解决粮食安全的问题,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有效应对重大风险考验。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要强。加快农业强国建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推动粮食生产从拼人力畜力拼资源拼环境拼消耗的粗放式生产方式向可持续生产方式转变。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突出抓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建设,补齐中国式现代化短板。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突出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关键,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优化种植结构,加大南方生产地区粮食生产扶持力度,着力破解粮食生产结构性、区域性等矛盾,确保粮食产得出、供得上、供得优。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落实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针对粮食生产效益低、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应加快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构建粮食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发展,形成大粮食、大产业、大市场、大流通的高质量发展格局。例如,黑龙江、河南、山东、安徽等主产区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不断做大做强粮食产业,从“大粮仓”变身“大厨房”,从粮食生产大省迈向粮食经济强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针对粮食市场频繁波动等情况,应强化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充分发挥储备和进口调节作用,增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加快构建与大国地位相符的国家粮食储备体系,以储备的确定性来应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目前,我国推动形成了政府储备和企业社会责任储备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粮食储备格局,储备实力不断增强,储备布局结构优化,严惩涉粮腐败,守护管好“大国粮仓”,确保平时备得足、储得好,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增强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风险管理能力,推动粮食进口来源地和品种多元化,确保粮食买得到、运得进。加强粮食宏观调控,充分发挥粮食储备“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确保粮食市场平稳运行,既要防止“谷贱伤民”,也要避免“米贵伤民”,真正做到“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

我国粮食安全的蓝图已经绘就。只要坚定信心、笃行不怠,党政同责、上下一心,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才能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022-10-27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63214.html 1 <p>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