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吉林抚松兼顾人参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

林下参发力向上攀

本报记者 马洪超

金秋9月,长白山人参迎来收获季,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因为人参交易日渐活跃而更加热闹起来。

人参被誉为“百草之王”,业内素有“世界人参看中国,中国人参看吉林”之说。位于长白山脚下的抚松县,拥有1500多年的野山参采挖史、450多年的人参栽培史,是“中国人参之乡”。据抚松县有关部门统计,吉林省人参的三分之一产自抚松,全球人参80%的交易量在这里完成,每年交易量在4万吨至6万吨之间。可以说,抚松人参已成为全球人参产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

近日,记者来到抚松,踏山林、走农户、逛市场、访专家,感受到抚松人参产业正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大步向前,在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上力争实现更好兼顾。

下山上山

人参生长周期长,即便是完全由人工栽培的园参也需要四五年时间才能长成。抚松县人参栽培历史悠久,但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作的推进,为保护生态环境,当地在10年前出台政策规定:不可再伐林种参,而是采取非林地种植园参,实现人参下山。

除园参下山之外,在山林间培育的林下参产业在当地也越来越受重视。

从抚松县老县城出发,向南行驶约20分钟,便到了抚松镇李子行村。进山小路是一条原生态土路,一边靠山、一边则是山谷,路两旁的灌木枝条不时摩擦车辆沙沙作响。

未及半山腰,车停了下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白山采参习俗)项目传承人、抚松县关东绿色生态参茸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炳林热情地招呼记者步行上山看他的林下参。

赵炳林从事人参产业已近50年。此前很多年,他主要跟着师爷、师父“放山”采挖野山参,积累起了一整套野山参采挖技艺,并在2018年5月获评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传承人。最近十几年,随着国家对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强,野山参被纳入重点保护植物范围,未经批准采挖野山参的行为涉嫌违法。于是,赵炳林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发展和开发林下参方面。

“野山参往往要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才长成,数量有限。特别是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进步,像原来那样去挖野山参难以持续,国家出台政策保护野山参在情理之中。”赵炳林说,发展林下参有利于野生资源恢复,有利于人参产业永续发展。而且,通过人工撒种而生长的林下参,在野生环境中自然生长,不移载、不搭棚、不施肥、不打药、不除草、不动土,十几年后,其品质不比野山参差多少。

正基于此,我国人参界大都把人工撒种且中间不进行人工干预的林下参称为“籽货”(与园参或山参幼苗重新栽入山林的“趴货”相对应),将“籽货”林下参作为兼顾人参高品质种植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种理想模式,且业内大多把15年以上的“籽货”视同野山参。

今年夏季,吉林省降水较往年偏多,这对包括林下参在内的所有人参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赵炳林说,人参既喜光又怕晒,既喜湿又怕涝,因此他们在这片山林播撒人参种子时,特别注意山的坡度和林的密度,以便给林下参生长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不同于人工种植的园参通常是四五年收获,林下参需要生长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因此其价格也远高于园参,一颗20年林下参可卖到一两千元乃至更多。

好参也离不开质量管控。在抚松县沿江乡楞场村,成立于2009年的沿江林下参专业合作社目前有成员98户,承包林下参参地近2万亩。该合作社负责人吴杰说,他们与外地一家公司合作,给社里每一株林下参建立起“电子身份证”,将撒种地点、撒种时间、种植人、管理人、天气状况等信息都纳入溯源数字库,输入相关编码,有关种植信息一目了然。

“这家公司和我们签订了销售合同,今年将为我们最低销售50万元的林下参,明年最低销售300万元,以后继续扩大销售量。有长白山的绿水青山作基础,有质量溯源作保障,合作双方都对林下参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吴杰说。

近年来,抚松县以建设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统领,大力实施生态强县、产业兴县、特色富县,稳步发展非林地种参、大力发展林下参,努力建设中国人参城。2021年,抚松县人参全产业链实现产值190.93亿元,继续成为全县支柱产业之一。

去粗取精

收获季的抚松县万良镇人参交易市场,一派忙碌景象。这个市场年交易额近200亿元,占全球人参交易量的七八成,是国内最大的人参交易市场。

尽管交易规模庞大,但人参质量管理没有一丁点儿放松。“这里销售的园参每批都有检测报告,有农残的根本进不了市场。而且,林下参也都有第三方出具的鉴定证书,顾客在此不用担心买到残次伪劣产品。”万良鼎参堂人参市场管理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张国红说。

近年来,抚松县积极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制定发布人参加工技术规程等19项标准,并积极开展有关科学实验,全力促进人参品质提升。在此基础上,当地努力通过精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目前已形成人参饮品、保健品、化妆品、药品、食品五大系列500余种产品,30余种深加工产品被确定为省级及以上名牌产品。

走进吉林肽谷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大厅里摆放的人参产品样品格外引人注意。这家成立于2012年,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企业,一直致力于小分子肽原料、功能食品、化妆品研发,其“人参肽提取项目”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公司先后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吉林省科技“小巨人”企业、吉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吉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吉林肽谷生物副总经理丁金刚说,他们以长白山5年生优质人参为原料,采用生物酶解专利技术,提取堪比“黄金”的小分子低聚肽,保留了人参中的三大活性成分——人参肽、人参皂苷、人参多糖,并富含18种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做成了粉剂和含片,产品除了在国内销售,部分还出口欧美。

在抚松县,发掘人参活性成分进而精深研发相关产品的公司有不少。抚松县大自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加工人参等特种农产品为主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业务以中药材提取、人参精深加工、人参皂苷单体分离为主。目前,该公司拥有2条人参皂苷单体分离线及保健食品生产线,生产的以人参皂苷为主要成分的保健食品畅销市场。

除了内服,抚松人参产品还发力外敷。在中草集集团抚松县中草集参业有限公司的旗舰店展示大厅,精华霜、乳液、美白露、面膜等人参护肤产品价格从百十元到上千元不等,展现出人参产业做大附加值的广阔前景。

该公司负责人郑祖朋带着记者徒步走向旗舰店后方的小山,这里是他们的一个林下参种植基地。经过一段丛林小径,半山腰陆续出现林下参植株,有的三三两两,有的连成一片。郑祖朋说,中草集护肤产品以长白山人参产地为依托,从种植源头就严把产品质量关,目前公司在抚松县有3000亩园参种植基地、1500亩林下参种植基地及人参加工厂。

作为国之瑰宝,长白山人参承载着振兴国家中医药产业和打造吉林省千亿元级医药健康产业的战略使命。当前,抚松县及其所在的白山市正全面实施长白山人参振兴工程,完善长白山人参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努力实现该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使其持续成为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

解困而生

走进赵炳林的“神农本草堂”,只见满屋子的干人参、玻璃瓶人参酒、采参习俗展示。这栋1600平方米的小楼,塞满了老赵几十年保留下来的人参宝贝。说起野山参和林下参的采挖故事与市场价格,他滔滔不绝。

赵炳林还是为林下参的市场应用忧心。根据有关规定,参龄5年及以下的人参可入食,5年以上的人参归为药品管理类,以保障药用资源等。“林下参价格高,药企不怎么收,我们不得不将林下参按照农副产品出售。”赵炳林说,当前有少数企业在用林下参制作化妆品、面膜等,但总的来说,林下参产品市场还不成熟,相当大一部分林下参以打粉、泡水等方式食用了,还有些被人买了用作收藏。

赵炳林说,价高的林下参入药,会在一定程度上抬高相关药品的价格,其中还涉及医药配方调整和临床试验因素,需要一定的时间。除了希望更多领域采用林下参做精深加工产品,他还盼望有关部门对林下参在“食药同源”方面给予更充分的考虑,为林下参发展打开更大空间。

赵炳林的盼望迎来了回应。前不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共同印发《关于支持吉林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6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在推进人参纳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方面,《意见》提出,加快推动将人参纳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管理,进一步加快人参保健食品研发生产和成果转化;在扩大人参申请新食品原料范围方面,《意见》提出,加快推进扩大人参申请新食品原料的范围,在保障药用资源的前提下,积极助力人参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

得知这些好消息,赵炳林格外高兴,特别期待有关思路和建议能够抓紧推进,“哪怕两年能见到进展,我也对公司4片山林的林下参放心啦”。

在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英平看来,《意见》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参种植用地紧张的困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抚松县人参良种繁育基地、规范化示范基地、长白山人参品牌原料基地使用年限即将届满,没有接续用地,影响下一步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政策上不再允许伐林栽参,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也不容突破,当地的园参参地保障值得考虑。

《意见》提出,在不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将人参种植模式重点转向林下仿野生栽培和人工林下生态种植。王英平认为,这是解决参地问题的一个可行思路,有利于人参产业可持续发展。

人参种植用地紧张,既有土地供应方面的原因,也有人参难以连作的因素。实践中,一块地种过一茬人参后,不能接着种人参,而是需要让地块休息,或者种其他相应作物调养土壤。长春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长宝表示,如果能破解人参连作障碍问题,也有助于缓解参地不足的难题。他认为,可从“养地”“养参”“养菌”等方面采取举措,加快土壤功能修复,破解人参连作障碍。

据悉,陈长宝带领的项目组已经在吉林省的抚松、集安、辉南、昌邑4个县(市、区)建立了7个验证示范地块,通过参地修复有关技术举措的应用,保苗、防病等验证效果比较明显。陈长宝表示,随着相关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人参连作障碍问题下一步应该会得到较好解决,参地紧张困境也会随之缓解,人参产业一定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2022-10-07 本报记者 马洪超

吉林抚松兼顾人参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61921.html 1 <p> 林下参发力向上攀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