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新时代经济发展伟大实践的行动指南

——访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

本报记者 裴 文

习近平经济思想为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这一重要思想坚持实践导向,着眼客观实际,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经济日报记者围绕相关问题专访了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

记者:如何从认识源于实践的角度理解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实践来源?

颜晓峰: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实践性,首先体现为这一思想来自于扎根于新时代经济发展实践。新时代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和复杂局势,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形成和发展的丰厚土壤。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些趋势性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实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重要思想,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要求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新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鲜明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经济发展的总体环境变化。我国发展机遇更具有战略性、可塑性,挑战更具有复杂性、全局性。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危和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绿色发展、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带来新机遇。面对新机遇、新挑战,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记者:面对国际国内风险挑战,习近平经济思想回答了哪些事关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

颜晓峰:科学理论的实践性在于能够及时回答时代之问。进入新时代,国际国内各种风险挑战的复杂性严峻性前所未有。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实践性,在科学回答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中充分展现。

在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局势下,怎样立足新发展阶段实现新的跨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受内外部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了新的大台阶。特别是要看到,我国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要坚定不移抓机遇、用机遇,调动和运用好国内外形势变化带来的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我们的独特优势,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在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部风险空前上升的形势下,怎样贯彻新发展理念保证安全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宏观经济方面要防止大起大落,资本市场上要防止外资大进大出,粮食、能源、重要资源上要确保供给安全,要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要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野蛮生长,还要确保生态环境安全等。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积极主动、未雨绸缪,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

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经济循环格局发生深度调整的背景下,怎样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是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在当前国际形势充满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立足国内、依托国内大市场优势,充分挖掘内需潜力,有利于化解外部冲击和外需下降带来的影响,也有利于在极端情况下保证我国经济基本正常运行和社会大局总体稳定。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全面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提升创新能力、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增强供给体系的韧性。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经济思想如何彰显其实践伟力?

颜晓峰:理论的价值在于为实践提供正确指导,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必须通过实践证明。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时代10年,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实践性,在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行动指南中得到彰显。

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实有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潜力不断释放,区域重大战略扎实推进,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新成效,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1%上升到2021年的64.7%,农业农村现代化加速推进。

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启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新设14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发展,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制造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嫦娥四号”“北斗三号”“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奋斗者号”等重大科技工程捷报频传,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5万元。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组织实施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所有深度贫困地区的最后堡垒被全部攻克,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全球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恢复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记者:未来如何在实践中贯彻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颜晓峰:党的二十大要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未来5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习近平经济思想是指引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思想武器。

明确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

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必然要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一体建设、一体推进。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逐步深化。要紧紧抓住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

2022-10-05 本报记者 裴 文

——访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61852.html 1 <p> 新时代经济发展伟大实践的行动指南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