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计稳住市场主体

熊 丽

市场主体又迎来政策红包。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针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制造业困难大的实际情况,加大纾困力度,在第四季度再实行一批收费缓缴,并要求落实责任,确保市场主体受惠。

对各类市场主体实施直接高效的纾困措施,是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的关键举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宏观政策着力点聚焦到市场主体这个经济发展的根基上,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助企纾困政策举措。今年特别是二季度以来,受国际环境复杂和国内疫情冲击等超预期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党中央、国务院果断推出了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抓好政策落实,着力减轻企业负担、稳住经济大盘。截至8月31日,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3.3万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超六成企业把留抵退税资金用在了采购原材料和加大投资研发上。

1.6亿多户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大的韧性和底气所在。据测算,一个市场主体平均可带动8人至10人就业,特别是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他们不仅是就业的“大容纳器”,还打通了市场的“细微末节”,使内需更大释放出来。企业稳得住,市场就有信心,经济就有前景。今年我国经济要爬坡过坎,必须千方百计稳住市场主体,留住经济发展的“青山”。

市场主体的难点痛点,就是政策的着力点。当前,我国经济总体上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但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不少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仍面临市场需求持续不振、现金流不足、还本付息压力较大等困难,对未来预期偏弱,而预期反映的是市场主体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判断,预期不稳,政策效果就会打折扣。要狠抓一揽子稳经济政策措施和接续政策落地见效,最大限度消除堵点、缩短时滞,让市场主体更好地知晓政策、理解政策、享受政策,力争“该免的免到位、应减的减到位、能缓的缓到位”,及时回应市场主体诉求,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性。

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千方百计稳住市场主体,让助企纾困与激发活力并举,使扩大有效需求与增强内生动力相结合。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加快复苏,畅通交通物流,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企业发展生态,让市场主体有订单、有钱挣,不仅帮助他们渡难关、复元气,也为今后更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创新实施宏观政策是为市场主体“浇水施肥”,深化“放管服”改革则是“改良土壤”,地肥自然苗旺,两者结合将产生倍增效应。近年来我国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但一些领域竞争不公平、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仍然存在,部分领域涉企违规收费问题仍时有发生。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在当前复杂形势下更具紧迫性。根据国务院要求,今年10月底前,各地区各部门要对带有市场准入限制的显性壁垒和隐性壁垒开展清理,并建立长效排查机制。今年年底前,要完成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重点查处落实降费减负政策不到位、不按要求执行惠企收费政策等行为。

政策落实“再快一步”,企业发展才能“更进一步”。目前,一系列助企纾困措施的政策效应已有所显现,接下来要继续落实落细,并根据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充实政策工具箱,不断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

2022-09-30 熊 丽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61698.html 1 <p> 千方百计稳住市场主体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