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五十载心系牧区百姓

——记党的二十大代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牧民廷·巴特尔

本报记者 陈 力

廷·巴特尔在自家草场。

新华社记者 刘 磊摄

金秋时节,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色彩斑斓。掩映在翠柏红柳丛中的一处现代化家庭牧场引人注目:住宅明亮宽敞,棚圈洁净整齐,鱼塘波光粼粼,牛犊悠闲散步,这就是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牧民、党支部原书记廷·巴特尔的家。

作为呼和浩特知青,廷·巴特尔本来是有回城机会的,可他却毅然决定留在草原,如今他已经彻底变成一位老牧民了。养牧之余,他就在自家草场上的“锡盟农牧民培训中心”免费为来自全国各地的牧民群众讲述扎根基层、团结牧民、在草原上创造美好生活的故事。

40年前,同一批到萨如拉图雅嘎查插队的知青陆续返城,但廷·巴特尔留了下来,过上了牧民生活。随着牧民放养牲畜数量的增加,草原生态出现退化,廷·巴特尔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反复告诉牧民:“牲畜不是命根子,草原才是命根子呀!”

既要当好牧民,还要展现知青党员的责任担当。廷·巴特尔率先提出“蹄腿理论”——养1头牛与养5只羊,经济效益相同。1头牛有4只蹄子,而5只羊有20只蹄子,当然是20只蹄子对草原的破坏力更大。于是他将自家的400多只羊卖掉,全部改养肉牛。他率先探索划区轮牧,把自家的6000亩草场一分为九,满足四季放牧需求,开辟了打草场、牛犊放牧草场、备用草场、经济区和生活区,各区相对独立。仅几年时间,他家承包的全嘎查最差的草场便得到了显著恢复。

在萨如拉图雅嘎查,廷·巴特尔担任了25年党支部书记。期间,他以身作则,提出由嘎查“两委”班子成员捐基础母羊,把每100只羊作为一个流动扶贫羊群,以定期承包的方式放到贫困户家里去“生财”,每年的羊毛收入和80%的成活羔羊归贫困户所有。同时开展评比式扶贫,好吃懒做的扣分、家庭不睦的扣分、酗酒的扣分、不爱护草场的扣分……按得分高低排定扶持次序。此举不仅消除了当地贫困现象,还有力改善了民风民俗。如今,萨如拉图雅嘎查成了远近闻名的生态村、文明村,家家住上了砖瓦房。

退居二线后,廷·巴特尔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探索“休闲式现代畜牧业”。他用彩钢瓦等材料制作牧区移动旱厕;在院子里修建养鱼池,设计光感灯吸引蚊虫喂鱼;实行“懒汉打草”,省去了拉草、储草、投草环节;牵头组建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牧家乐……不断完善“利润最高点、成本最低点、生态最佳点、劳力最优点”的经营模式。

廷·巴特尔常说:“我的根在草原、情在牧区,我要把扎根草原近50年的实践经验传授给牧民群众,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2022-09-29 本报记者 陈 力

——记党的二十大代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牧民廷·巴特尔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61666.html 1 <p> 五十载心系牧区百姓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