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巾帼之花绽放新时代

本报记者 吴佳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谋划新时代党的妇女工作,引领我国妇女事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为妇女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和制度机制保障。亿万妇女更加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我国妇女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

妇联组织创造新业绩

“牧民姐妹不能流动,那我们就流动起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妇联常委、鄂温克族传统皮毛手工艺“太阳姑娘”传承人艾吉玛每年都会带人到牧区免费为牧民姐妹们培训制作“太阳花”手工艺品,让姐妹们在家中就能创收。内蒙古自治区妇联近年来全面深化基层妇联组织建设改革,不断拓展组织和工作的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

2016年《全国妇联改革方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正式印发,吹响妇联改革冲锋号。目前,我国完成了村、社区妇代会改建妇联和乡镇妇联区域化建设改革,实施妇联改革“破难行动”,壮大了基层工作力量,拓展了组织覆盖面,联系服务妇女群众的工作机制不断建立完善。770多万名妇联执委来自各族各界各行各业,联系服务妇女群众,70多万个妇女之家遍布城乡社区,妇联的组织形态、工作格局、精神面貌、整体形象焕然一新。

妇联组织聚焦服务发展大局,民生项目越做越实。全国妇联推出创业创新巾帼行动、巾帼脱贫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科技创新巾帼行动等巾帼建功系列活动,举办各级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多万期,培训妇女近2000万人次,创建全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脱贫基地1800多个,带动500多万名妇女增收致富,越来越多妇女找到了事业奔头。各级妇联组织共建立3800多个创业创新基地和服务平台,截至2021年年底,为妇女累计发放各类贷款5200多亿元,获贷妇女达700多万人次。

10年来,各级妇联组织深化改革稳步推进,引领联系服务妇女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不断增强。妇联组织聚焦服务妇女,着力破解妇女儿童“急难愁盼”问题。妇联组织积极参与民法典、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政策的制定修订,推进反家庭暴力法、家庭教育促进法贯彻实施,建立完善集矛盾排查、纠纷调解、法律帮助、关爱服务于一体的综合维权服务模式;通过村(社区)妇代会改建妇联、乡镇(街道)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县级妇联改革“破难”、在新领域建立妇联组织等,壮大基层工作力量;对44万余名“两癌”患病妇女开展专项救助,妇女民生项目越做越实;顺应互联网发展新形势,各级妇联开办近8000个新媒体平台账号、90多万个姐妹圈群,为联系服务妇女搭起网上桥梁。

妇女事业再上新台阶

今年6月,“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颁奖典礼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来自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院的教授胡海岚,因其在社会和情绪神经科学方面的重大发现,获得了2022年“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她是目前全球最年轻的获奖人之一。这一刻,胡海岚代表中国“她”智慧又一次在世界顶尖科技舞台上大放异彩。这是时代赋予中国女性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最生动的写照。妇女的成就和地位标注着时代进步的刻度,妇女的权益保障彰显着国家文明的高度。

10年来,我国保障妇女权益的法治体系不断完善,妇女享有的各项权益更加广泛充分。“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写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写入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纲要均单列章节对促进妇女儿童发展作出部署;“十四五”规划纲要首设“加强家庭建设”专节,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和家庭建设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在2011年至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国家颁布实施了又一个十年工作规划;我国31个省区市建立了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机制,为从源头上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提供坚实的机制保障。

10年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决策部署,有力促进了我国男女平等进程,为妇女事业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我国妇女健康状况得到极大改善,2021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6.1/100000,我国妇幼健康核心指标位于全球中高收入国家前列,女性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80.88岁。妇女受教育水平显著提升,2020年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91年,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59年。义务教育阶段性别差距基本消除,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中女生比重过半。与此同时,妇女参与经济发展的程度更加深入,全社会就业人员中女性占比超过四成,互联网领域创业者中女性占55%。2021年全国科技工作者中,女性占比约45.8%。党的十九大女代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女代表和全国政协女委员比例分别比上届提高1.14个、1.50个和2.55个百分点。

妇女力量撑起半边天

50多年前,学儿科的北京姑娘路生梅响应国家号召,大学毕业来到陕西佳县,她下定决心要改变这里落后的医疗条件和观念,并许下承诺:“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一句承诺,半世坚守。50多年来,她多次放弃返京机会,扎根佳县,创办了第一个正规儿科,创建了爱婴医院,推广新法接生、科学育儿,实施儿童计划免疫,为创建二级甲等医院作出了突出贡献。1999年,路生梅退休后继续留在佳县“超期服役”。除了每周到医院义诊,还在家里接诊病人。她说:“祖国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这是我的誓言。”跨越半个多世纪,路生梅将最美的年华奉献给了这片黄土地。几十年来,数不清的巾帼之花像路生梅一样,选择植根热土、倾情奉献,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与时代同发展、与祖国共奋进。

10年来,我国涌现出3985名全国三八红旗手、2226个全国三八红旗集体、5493名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她们中,有几十年潜心钻研传承创新,致力于让中医药造福全人类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有克服重重困难,从神舟九号到神舟十四号二叩苍穹的“英雄航天员”刘洋;有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帮助近2000名女孩考入大学走出大山的“校长妈妈”张桂梅;有放弃留在大城市的机会,回乡奉献、年轻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的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她们的事迹勾勒出奋斗女性的最美剪影,展现了时代风貌。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妇女更是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昂扬斗志,在疫情防控中展现“半边天”的力量。女医务工作者闻令而动、践行使命:“疫情上报第一人”张继先,最早判断坚持上报拉响新冠肺炎疫情警报;年过七旬的李兰娟院士,数度深入重症“红区”;王兵、梁小霞、夏思思等医护人员牺牲在抗疫一线……数据显示,在全国驰援湖北的医务人员中,女性有2.8万人,约占三分之二。全国妇联此前开展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她力量”调查显示,广大女性勇担社会责任,在大战大考中显示了巾帼精神和力量,同时有力促进了家庭关系和生活方式的改善,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和认可。

2022-09-13 本报记者 吴佳佳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60836.html 1 <p> 巾帼之花绽放新时代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