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短期目标与长期战略更好结合

李雪松

当前,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空间广的特点没有改变,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优势十分明显。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进而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在用好现有优势基础上,持续推动需求扩容提质、供给结构升级、效率持续提升,把经济发展的短期目标与长期战略更好结合起来。

推动需求扩容提质——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拥有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是我国的巨大优势。我们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个优势,不断巩固和增强这个优势,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锚定这个目标,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加强需求侧管理,推动需求扩容提质,特别是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建立起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更好挖掘消费潜力、推动有效投资,还要将推动需求结构升级与实施国家重大战略结合起来。

一是不断释放消费潜力,推动消费升级。近年来,我国消费领域呈现由生存型向发展型消费升级、由物质型向服务型消费升级、由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升级的趋势。更好顺应这一趋势,就要着力提升传统消费能级,鼓励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加快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健全强制报废制度和废旧家电、消费电子等耐用消费品回收处理体系;培育新型消费,发展信息消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鼓励定制、体验、智能、时尚消费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优化消费平台载体,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培育建设。同时,要考虑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实际情况,可采取发放消费券等有效措施,助力消费需求回升。

二是优化投资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投资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必须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在空间布局上,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人口流动、产业空间集聚等形成良性互动;在产业布局上,着力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可引导投资流向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生物医药等领域,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此外,还需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在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上发力,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新型基础设施。

三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最大的需求潜力所在,对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都具有重要意义。“十四五”时期,我国仍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城镇化动力依然较强,进一步提升城镇化质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在这方面,需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统筹城市布局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因地制宜推进城市空间布局形态多元化。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需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

推动供给结构升级——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一个时期以来,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多样的,但主要是结构性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我们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尤其是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需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过推动供给结构升级,加快建设创新引领、绿色发展、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这也是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要把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需抓住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机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对重点行业产业链供应链进行系统梳理,摸清薄弱环节、找准风险点,分行业做好战略设计,精准施策,加快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着力发展产业集群,强化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有效协同。

二是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面向未来,如何更好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是我们需要重点谋划的方面。对此,要牵住数字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利用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解决好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进程中遇到的困难。

三是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问题,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特别是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举措。一方面,要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快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与低碳产业深度融合。此外,还要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转型的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推动效率持续提升——

提高经济增长潜力

改革开放以来,建立在劳动力成本低廉优势和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机会基础上的大规模出口和外向型发展,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向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要动力、要活力,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断提高经济增长潜力。

一方面,要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需着力破除阻碍要素自主有序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提高要素协同配置效率,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提升要素配置效率,激发市场活力。对此,要进一步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推动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推动资本要素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大力促进技术要素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探索建立数据要素流通规则,在更好发挥要素协同配置效应上持续发力。同时,要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好吸引和集聚全球生产要素,增强我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和水平。

另一方面,要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坚持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需推动对外开放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既要持续深化商品、服务、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动型开放,又要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要在制度建设上切实发力,进一步优化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鼓励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要在深化国际合作上切实发力,深化双边、多边、区域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保障中欧班列稳定畅通运行。在实践中,还要继续扎实推进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等发展,鼓励我国企业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合作,融入全球供应链和创新链。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2022-09-07 李雪松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60570.html 1 <p> 把短期目标与长期战略更好结合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