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山乡“老渔翁”

本报记者 周 斌

在云南澜沧县,大家都喜欢称李万彬为“老渔翁”。李万彬现任澜沧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三级主任科员,1988年7月,刚从云南省农业学校淡水养殖专业毕业的李万彬被分配到澜沧县鱼种场。澜沧县虽然拥有极其丰富的水资源,但当时的鱼种场却基础设施简陋,存在种鱼管育不科学、技术力量薄弱、产出鱼苗少且成活率低等问题,制约着当地渔业发展。

初来乍到的李万彬暗下决心,一定要振兴澜沧县渔业。“渔业生产第一线是最好的学习场地。”他在塘边搭起窝棚,不顾夏暑寒冬,潜心鱼产研究,提出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科学管理、优化种鱼质量等措施。经过3年探索研究,李万彬精心培育出优质本土种鱼,鱼苗人工繁殖出苗率由46.4%提高到78.4%、鱼苗成活率由10%提高到80%,为澜沧县渔业发展注入了新希望。

育种成功,并不能解决当地百姓的实际问题。当时,吃鱼主要靠在江河中捕捞,既影响生态环境,又不能保证长期稳定供应,要通过渔业摆脱困境,必须有项目支撑。1993年,澜沧县农业局把12亩实验田改建成池塘作为名特优良种和池塘精养高产新技术的示范基地。李万彬带领大家先后从广东、海南等地引进淡水白鲳、中华鲟等20余个优良品种,并成功繁育了澜沧江土著鱼类叉尾鲶、丝尾鳠等品种,用符合拉祜山乡的池塘精养高产模式获得亩均产量1.5吨的收益,实现了渔产业提质增效。

李万彬将自己的实践写成论文,《澜沧县稻田养鱼规范管理》《稻田养鱼教学大纲》等规范教材和论文,为稻田养鱼提供了坚实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李万彬还编撰了《池塘精养高产技术》《水产养殖疾病防治技术手册》等实用资料,无偿发放5万余册,累计指导2.2万名群众发展渔业增收致富。

李万彬既是渔业技术专家,也是渔政执法标杆。在潜心钻研水产养殖技术的同时,牵头编写4个地方性渔业执法规定,规范渔业执法。

糯扎渡电站库区建设之初,群众为了增收,大量开展库区水产养殖,库区水质有所下降。“再好的发展也不能牺牲绿水青山。”2017年初,李万彬带领渔政执法工作队到糯扎渡库区澜沧县辖区水域内开展执法。清理工作异常艰难,但他坚信“只要想干事、敢干事,就没有干不成的事”。经过近三年努力,糯扎渡库区澜沧县辖区水域内非法养殖网箱和非法捕捞渔具实现清零,澜沧江的水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34年来,从敢拼不畏难的追梦者,到稻田养鱼致富一方的开拓者,再到守护水清鱼跃的执法者,李万彬用实干践行着一名基层公务员的为民初心和使命担当。

2022-09-04 本报记者 周 斌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60389.html 1 <p> 拉祜山乡“老渔翁”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