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在“变化世界中的中意合作”研讨会上表示——

中意互利合作具示范效应

本报记者 仇莉娜

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加速重构,经济全球化发展遭遇逆转,国际经贸投资以及全球科技创新遭受前所未有挑战的形势下,中意合作将如何发展?如何进一步推动中意两国合作?8月30日举行的《意大利发展报告(2021-2022)》发布会暨“变化世界中的中意合作”研讨会上,来自中意两国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者高度评价中意关系发展成果以及两国互利合作的前景。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表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太地区新兴经济体的地位和影响力在上升,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等一系列变化对中意关系、中欧关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显然,中国对于意大利、欧洲乃至世界不是威胁而是机遇,中国的稳定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繁荣。目前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欧盟第一大货物贸易伙伴。去年中意两国贸易总额为739.5亿美元,中国从意大利的进口增长36.3%,对其出口增长32.5%。

在当前的艰难时期,两国更需要维系良好的合作关系。意大利经济与财政部前首席经济学家洛伦佐·科多尼奥表示,意大利高度依赖贸易和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因此保持对国际贸易和全球化的坚定态度、确保中国继续成为贸易和投资的重要伙伴,对意大利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两国各界人士应该在应对气候变化、网络风险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上加强合作。

意大利摩德纳雷焦艾米利亚大学经济系教授塞尔焦·帕巴表示,意大利是中国在欧洲的第三大投资地,仅次于英国和德国,中国投资占意大利使用外国投资的5%,对当地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尽管受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中国和意大利之间的关系遇到困难,但来自中国的直接投资对意大利而言非常重要。此外,意大利是欧洲第四大经济体,在全球排第八,中国的投资将会给双方带来好处。

意大利政治、经济与社会研究所秘书长马尔科·里切利表示,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和意大利都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中意应该在这一领域进一步展开合作。如果两国朝着构建良好社会的方向努力,将会为民心相通创造条件。意大利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菲德利克也指出,在这个特别的历史阶段,中意双方应该加强互相了解,并通过意大利让欧洲更多地了解中国。

当前中国提出以国内大循环和统一大市场为支撑,有效利用全球要素和市场资源,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地联通,同时强调推动制度型开放。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孙彦红表示,过去40多年欧洲和意大利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宝贵支持,同时也从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受益良多,中欧和中意切实实现了互利共赢。不难预见,随着中国加快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欧、中意通过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空间仍然非常广阔。

中国推进深层次改革、改善营商环境,既有助于欧洲的高端消费品和高端机械设备出口到中国市场,也使来华投资的欧洲企业能够更充分地享受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红利。中国推动制度型对外开放,对标国际经济规则也将促进中欧经济规则对接,将为来华投资的欧洲企业提供更稳定、高效、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也有助于中国企业更便利地到欧洲投资,为欧洲经济复苏作出贡献。此外,在中欧、中意均作为发展重点的新兴市场,双方对接发展的空间很大,特别是在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领域。

孙彦红还指出,在市场经济因疫情和俄乌冲突影响而萎靡不振的背景下,互利共赢对于中国和意大利而言都非常重要。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意双方都应该具备战略眼光和战略定力,积极维护两国务实合作的大局,造福两国人民,同时为中欧合作发挥示范效应。

2022-09-02 本报记者 仇莉娜

专家在“变化世界中的中意合作”研讨会上表示——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60297.html 1 <p> 中意互利合作具示范效应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