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成果加速应用转化

本报记者 纪文慧

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养殖工船驶向深海,以“海上粮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猪养殖实现“平地起高楼”,3万头生猪“上楼”后,在节约90%养殖面积的基础上做到了非洲猪瘟“零感染”;通过农残快速检测系统,5分钟即可知道杯子里的茶、菜篮里的瓜是否有农药残留……在近日举办的2022全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活动上,各类农业科技成果琳琅满目。

“本次交易活动是以市场化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探索实践,目标为打造一个国际一流、永不落幕的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服务平台,联通科学家、企业家、创投家等创新主体,融通科技、产业和资本等创新要素,打通技术研发、产业应用、商业运营等创新场景,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交易活动围绕现代种业、智能装备、绿色低碳三大主题,共展出185项最新农业科技成果,29个项目进行了现场路演,600余个项目成功签约,其中签约金额超过1亿元的项目达24个,活动总交易金额突破120亿元。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我国历来重视农业科技工作。近年来,通过出台体制改革、机制创新、人才创新激励等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实施种业振兴、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一批重大科技行动,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5%,有力支撑了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新时代推动农业科技创新,需要研究新办法,探索新机制,走出新路子,带动全国农业科技整体进步。”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指出,要加强产学研紧密结合,完善创新+产业化机制,培育壮大一批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新型研发机构和领军企业,调动金融资本等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对技术突破的作用,形成商业化、市场化、协同化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的良好生态。

如何让抽屉里的成果更好更快走向田间地头?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联盟秘书长路亚洲分析认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交易是全生命周期的组合体,由技术创新、产业应用、商业应用三大场景构成。其中,技术创新是源头,需要根据研究的具体类型和市场形态判断一些院校的研究是否符合真正的技术创新场景要求;进入产业应用场景后,依然面临诸多挑战,若技术创新找不到较好的产业应用场景,企业规模将无法扩大。

“难度最大的是商业应用环节。”路亚洲坦言,当下很多农业科技成果已经从技术创新场景走到了产业应用场景,但由于缺乏商业应用场景,导致很多企业在人才储备、头部竞争、市场空间、投入产出、市场配套、外部生态等方面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农业科技成果只有实现了从技术创新场景到产业应用场景再到商业应用场景的打通,才能称为好的成果。”路亚洲说。

打通三大转化场景中的堵点难点,需要多方发力。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毛世平基于农业科技自身规律,提出政府要在政策支持的基础上积极举旗引导,“农业科技除了研发上的风险,还会遭遇农业领域特有的自然灾害风险,这种情况下,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决定了各级政府要有所作为,承担更大的责任,在成果转化基金方面为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背书,引导社会资本、企业资本参投”。

用好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对培育壮大一批农业科技服务公司,促进技术创新与生产应用有机结合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次交易活动上,金翼技术交易服务云平台建设顺利启动。据介绍,该平台包括基础大数据、转移服务、项目路演、签约服务等功能,基本涵盖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全生命周期,实现线上线下“双轮驱动”,加快科技成果与金融资本、生产企业、地方政府等对接和孵化转化。

“在启动交易云平台、建立全国性交易市场方面,本次交易活动只是一个节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平台的建立,既让技术创新场景更有市场价值,又能在交易完成后给农业科技创投企业提供更多其他商业能力,这两点做好了,交易和成果转化是必然的过程。”路亚洲说。

2022-09-01 本报记者 纪文慧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60246.html 1 <p> 农业科技成果加速应用转化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