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服务消费加快恢复“搭把手”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份以来,随着多项促消费政策落地见效,服务消费逐步回升。当前,应继续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更精准举措支持服务消费加快恢复。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多点频发等因素影响,消费市场受到较大冲击,尤其是餐饮、旅游、住宿等服务消费脉冲式复苏,恢复缓慢,成为提振消费的一块短板。同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市场供给相对不足,部分消费场景消失,行业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行业收入和就业波动加大。
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密集作出工作部署。随着各项政策落地见效,服务消费正在加快恢复。7月份,全国餐饮收入同比下降1.5%,降幅比6月份收窄2.5个百分点,比5月份收窄19.6个百分点;全国电影票房收入同比增长8.6%,实现今年以来首次正增长;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日均环比增长了30.9%。
目前,服务消费恢复基础仍需巩固。如出行类商品增长放缓,餐饮收入增速仍未转正等问题依然突出。不过,从短期看,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汽车、家电等商品消费的回补,服务消费仍有潜力可挖。从长期看,广大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没有变,我国消费升级的趋势没有变,随着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发展,有效供给不断增加,消费潜力会逐步释放。因此,在服务消费复苏的关键节点,能不能准确地“搭把手”显得尤为重要。
推动消费持续恢复,要着眼于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促进生活服务消费恢复。疫情发生以来,全国消费促进月、网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老字号嘉年华等系列活动的举办,增强了消费市场活力,对促进消费起到了积极作用。商务部7月下旬启动“2022国际消费季”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广州、杭州等地启动了“中华美食荟”“家电消费季”。结合汽车消费政策和家电消费政策,开展“百城联动汽车消费季”等重点配套活动。
推动消费持续恢复,要用好用活国家和地方的稳增长政策,缓解疫情常态化下中小企业和中低收入人群发展问题,提高消费意愿,提振消费能力。进一步鼓励会展经济、数字消费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培育新的消费场景,提升消费供给质量,有效刺激消费需求。此外,从长期看,还要打造消费升级平台。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进步行街高质量发展,开展智慧商圈、智慧商店的示范创建,加快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服务美好生活。
过几天,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即将开幕,而围绕中秋、国庆等节日,有关部门将组织开展2022秋季全国消费促进月活动。此外,11月份我国将迎来第五届进博会,汇聚全球优质商品和服务,加快提升我国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的品质。相信各地开展的各具特色的促消费活动,将为恢复消费场景、推动消费继续成为经济主拉动力、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出积极贡献,进而促进消费全面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