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天津全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五业联动”促产教融合

本报记者 商 瑞 周 琳

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日前在天津开赛,图为部分参赛选手展示作品和职业技能。 本报记者 周 琳摄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职教改革试验区,天津市围绕“1+3+4”现代产业体系(即智能科技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新兴产业+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汽车、石油石化四大优势产业),全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了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办学模式,在培育能工巧匠、稳定就业过程中,探索出“天津模式”。

不久前,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应届毕业生贾景晖入职华海清科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培养出来的新人才,刚上岗一个月的贾景晖,一毕业就实现“定向”就业,可独立开展海底光缆的生产、制作、调试工作。

对于“五业联动”,贾景晖体会很深:“从大学二年级,我就进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华为公司合作成立的鲲鹏产业学院,重点学习光纤焊接、测试等技术技能,熟悉了企业运行模式和岗位要求。这也把我学习的专业与职业、企业岗位要求结合起来,为入职后快速上岗打下基础。”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丹阳说,“五业联动”把学校与产业、行业紧密相连,确立了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育机制。2017年,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按照新岗位新要求,打破原有单一化、标准化人才培养机制,在全国首创专业群内纵向贯通、专业群间横向融通的“数字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框架”,重构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积极与智能科技产业对接。

据统计,目前天津高职专业对接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点)376个。近5年,累计培养合格毕业生超26万人,留在本地就业人数约占58%,技术服务产生的经济效益2.2亿元。

随着“1+3+4”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五业联动”办学经验也在津沽大地不断被推广复制。我国职业教育领域首所应用技术大学——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已经设立由百家企业组成的合作资源库,实施不同模式订单项目80余期,定制化培养毕业生3000余人。订单班、现代学徒制成果不断显现。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副校长孙更春说,中德应用大学对接天津十大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与天津津南区政府、荣程集团、麒麟软件共建“碳中和应用技术与职业创新研究院”“天津金属材料与质量管理工程产业学院”“天津国产化信息平台信创产业学院”等5个产业学院。每年六成以上毕业生在津就业,其中不少学生已逐渐成长为企业生产骨干、技术能手和培训师。

近3年来,天津市共有约6.7万学生申报参与500余个证书试点,开展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17个,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广泛推广。目前,天津市已组建7个市级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了31个产教融合职教集团,产教融合服务信创、智能制造等产业领域水平明显提升,涌现出360网络安全产业学院、国家动漫园产业学院、鲲鹏产业学院等一批职业学校混合所有制改革典型案例。

天津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对产业带动作用显而易见。30岁的天津职业大学老师路有已在该校增材制造技术系任教3年。“这种3D打印技术目前已应用在航空航天、文物保护、生物医疗等领域,不仅可以提高打印速度,减少模具制造的材料损耗,对一些精密度要求较高的产业发展也很有帮助。以发动机研发为例,平时制作一台发动机模具需用时4个月至5个月,而应用3D打印机仅需7天至8天。毕业生也相对好就业。”路有说。

天津市教委副主任罗延安说,多年来,天津市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明显,产教对接专业布局不断优化。目前,天津市高职专业设置实现19个专业大类的全覆盖。全市54所职业院校对口支援7省市27个州县,构建了5种有效的职业教育帮扶西部模式。在服务京津冀职教协同发展方面,天津市职业教育已构建共研、共建、共用、共享、共赢“五共机制”,推动政、行、企、校、研“五方携手”,搭建产教对接平台12个。协作援建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建设天津交通职业学院青龙分校、天津职业大学威县分校和天津职业大学雄安新区培训基地,为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2022-08-24 本报记者 商 瑞 周 琳

天津全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59853.html 1 <p> “五业联动”促产教融合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