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青海擦亮绿色发展底色

本报记者 马玉宏 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 申维祖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扛起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中华水塔”的使命和重大政治责任,精准施策、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合力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依托独特的自然禀赋,着力打造国家清洁能源高地,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

金山银山增值

2020年8月,木里矿区以及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拉开序幕,青海组建了由省委书记、省长任“双组长”的木里矿区及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

通过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摄、大数据分析等手段,青海在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两市两州共10个县的6.31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全面开展涉及生态环保的矿山企业、建设项目和矿业权检查,并建立了数据库和问题图斑工作台账,实行全过程动态管理。

目前,木里矿区原有采坑、渣山已与周边地形地貌交错融合、自然衔接。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798个问题图斑整治效果显著。

流经西宁、海东两市的湟水河,是黄河上游的最大支流。今年以来,海东市有序开展辖区内湟水河入河排污口整治,全面完成524个点位复核、采样监测和调查溯源,不断强化对海东市32家养殖场、污水处理厂等涉水重点行业企业监管,巩固和提升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

坐在海东市生态环境局的“智慧环保”大屏前,海东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祝凤甲说,海东市建立“一企一档”数据库对重点排污企业、建筑扬尘、汽车尾气等实时监控,持证的246家排污单位均已和国家平台联网,全年自行监测完成率达90.06%,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有效率达99.82%。

如今,“三江之源”“中华水塔”“生态屏障”“地球第三极”……这些称谓已成为大美青海的代名词和“金名片”。

2021年10月,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成为全国首批、青海首个国家公园。

长江流域(青海段)实施的39个水生态环境保护项目检测显示:今年1月份至6月份,青海长江干支流出境断面年均水质稳定保持优良,流域内各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保持优良,地下水监测点位水质保持稳定。

统计显示,自2016年以来,青海森林覆盖率由6.3%提高到7.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7.4%,普氏原羚由上世纪末的300多只恢复到2700多只,藏羚羊由最少时的不足2万只恢复到7万只左右。青海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从305天增加到354天,三大河流干流出省断面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湟水河出省断面Ⅳ类水质达标率100%、Ⅲ类水质占比超过5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护住绿水青山,擦亮绿色发展底色。刚落幕不久的第23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第二届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传来喜讯——25个省区市代表团、中国欧盟商会等5家商协会、730多家各类企业和投资机构参展,展会成功签约项目145个,总投资额1045亿元,项目涵盖新能源、盐湖化工、新材料、文化旅游、特色农牧等19个行业领域。

乡村振兴扬帆

前不久,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举行的青海省首届“农行杯”农(牧)家乐美食大赛现场,班彦村村民席存姐姊妹俩精心制作了凉拌牦牛肉参评。“我们开农家院已两年,年收入五六万元。如今走出农家院参与省级赛事,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2013年以来,青海省精准施策、加压奋进,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青海42个贫困县、162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实际减贫53.9万人。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青海省制定出台实施意见,跟进配套产业提升、人才培育、人居环境整治、社会事业发展、乡村治理5个专项行动方案,以“双组长”制推动工作落实。建立的省级领导联县包村制度,44名省级领导联点39个脱贫县和44个重点村,开展全方位帮带指导。

为稳固易地搬迁成效,青海省聚焦4.8万户、18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制定《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若干措施》。截至6月底,青海2.8万户有劳动力的建档立卡搬迁家庭中,务工人数达到4.6万,搬迁群众归属感、融入感不断增强。

方向不变、靶心不移。青海聚焦25个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在落实好国家14个方面倾斜政策的基础上,制定细化了22项省级帮扶举措。尤其在项目建设中,落实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资金66.32亿元,较上年增长3%,计划实施项目1603个。截至目前,实际开工项目1212个、开工率75.6%,中央财政衔接资金支出率达到55.2%。据初步测算,上半年脱贫群众收入增速达到6.8%,高于青海农牧民收入增速。

据青海省乡村振兴局局长谢宝恩介绍,为使乡村振兴试点工作扎实推进,青海省在去年选取39个乡镇、225个村开展试点基础上,今年再选取200个村开展试点,通过补短板、强弱项,积极探索具有青海特色的乡村振兴方法路径。目前,青海已为425个试点村累计投入财政衔接资金20.6亿元,计划实施各类民生项目750个,已开工521个,完工187个。

清洁能源赋能

7月24日,青海省举行绿色电力行动成果发布暨绿色电力市场启动仪式。从6月25日至7月29日开展“绿电5周”系列活动。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董事长胡生宏说,今年清洁能源利用更加高效,“绿电”成效更加亮眼。上半年青海清洁能源发电量426.7亿千瓦时,占比84.8%。其中,新能源发电量212.6亿千瓦时,占比42.3%。青海建成投运规模世界领先的21台分布式调相机群,释放新能源发电能力350万千瓦,青豫直流配套新能源发电量同比增加47.9%。

“十三五”以来国网青海电力公司投资450亿元,支撑2000多万千瓦新能源接入,青海新能源装机年均增速32%,交直流外送电量年均增速78.1%,目前已形成东接甘肃、南联西藏、西引新疆和直通中原的交直流混合型、多端枢纽电网,承担西北乃至全国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任务。

截至今年6月底,青海电网总装机4325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3933万千瓦,占比90.9%,新能源装机2674万千瓦,占比61.8%,青海电网已成为全国清洁能源、新能源装机占比最高的省域电网。

7月25日,在青海海南基地共和县100万千瓦“牧光储”二期20万千瓦建设项目施工现场,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发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长张振飞介绍:“工人们建设的是20号光伏子阵样板区,这个‘牧光储’一体化项目不会破坏原地貌,牧民可继续在这里放牧。工程建设不仅促进海南州经济发展,也是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的体现。”

作为青海新能源承载地,海南藏族自治州鼓励各新能源企业向生态环保、旅游观光等方向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经过多年发展,海南州创建的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已成为集光伏、光热、风电、装备制造、电力基础设施智能化运维为一体的综合示范园区。

青海省委书记信长星说,推进清洁能源集约化发展,力争到2030年青海新能源装机达到1亿千瓦以上,占到全国装机量的10%;到2030年光伏制造业、储能制造业产值分别过千亿元;力争率先建成省域零碳电力系统,率先建成零碳产业园,率先实现全省供暖清洁化。

2022-08-08 本报记者 马玉宏 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 申维祖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58817.html 1 <p> 青海擦亮绿色发展底色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