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大藤峡,鱼儿畅游翻过坝

本报记者 童 政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广西桂平市的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南木江副坝。放眼望去,乔木葱茏、花红草绿。从高处往下看,只见约5400米长的仿自然生态鱼道蜿蜒曲折,宛如蓝色飘带穿过副坝。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黔江河段,是珠江流域关键控制性水利枢纽。大藤峡控制着西江流域面积的56.4%、西江水资源量的56%,控制洪水总量占梧州站洪量的65%。大藤峡水利枢纽建成后,将改变珠江—西江防洪及水资源配置格局,兼具防洪、航运、发电、灌溉等综合效益。

雄伟的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令人关注的除了综合效益,还有其独特的“双鱼道”建设,即黔江主坝鱼道和南木江副坝仿自然生态通道。黔江主坝鱼道长约3700米,南木江副坝生态通道长约5400米。这9000多米的通道便是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为江内鱼群洄游产卵所搭建的生命通道。

“为最大程度降低大藤峡工程建设对流域水生态环境的影响,防止江海洄游鱼类的通道被阻隔,保证流域内鱼类正常洄游和繁殖,工程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洄游性鱼类的过鱼需求,分别在黔江主坝和南木江副坝布置了黔江主坝鱼道和南木江副坝仿生态过鱼通道。”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这种独特的主坝、副坝双鱼道设计充分满足鱼类过坝需求,为流域生态保驾护航。

“双鱼道的设计在国内水利工程中罕见。”该负责人说,大藤峡江段位于高原山地急流性鱼类向江河平原鱼类过渡的地区,是花鳗鲡、唐鱼、鲥等水生珍稀、濒危鱼类赖以生存的地方,也是江中洄游鱼类的重要通道。珠江流域一个重要的洄游鱼类产卵场,就在离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坝址不远的郁江与黔江交汇处。

除了让鱼过得了,还要让鱼过得舒适。水流如果太急,不利于鱼类通过;相反,如果太小,鱼类又感应不到,不会往上游。为此,将鱼道设计成弯道以延长距离,降低水流速度,使水流速度基本稳定保持在每秒0.35米至1.2米,使鱼类能在最适应的水流中通过。

“鱼类有一定自主性,当其前行的道路被大坝阻隔,在一定程度上会自主探索其他通道。同时,可以利用鱼的习性对其进行诱导,比如有的鱼有趋光性,有的鱼喜欢某种气味或者声音,可以通过声光电系统等,吸引更多鱼类通过鱼道。”该负责人说。

目前,南木江鱼道已建设完成并通水运行。黔江主坝鱼道预计今年8月完工,具备运行条件。“双鱼道”是大藤峡水生态保护体系的一部分。除“双鱼道”外,还有“一中心、双增殖站、五人造生境”,这也是珠江流域保护措施最为完善的水生态保护体系。

在南木江副坝仿生态过鱼通道附近,还建有占地约121亩的鱼类增殖放流站和珍稀鱼类保育中心,长期针对流域内珍稀鱼类开展研究、保育和增殖放流工作。记者看到,这里共有43个池塘。旁边还建设有催产孵化车间、开口育苗车间、鱼种培育车间和珍稀濒危鱼类繁育救护基地车间。鱼苗在这里养殖一段时间后,将被增殖放流。

“大藤峡鱼类增殖放流站设计最大年放流规模358万尾,目标放流鱼类为四大家鱼及斑鳠、卷口鱼、光倒刺鲃、长臀鮠等12种珠江流域特有鱼类和经济鱼类。”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移民部(保育中心)环保水保科副科长张家豪说。

大藤峡鱼类增殖站主要负责银锢、黄尾鲴、赤眼鳟等珠江流域特有和珍稀鱼类繁育工作,兼顾放流“青、草、鲢、鳙”四大家鱼。此外,公司还在来宾市兴宾区建设红水河珍稀鱼类增殖保护站,负责流域珍稀鱼类繁育工作,设计每年放流34万尾。两站累计人工繁育放流392万尾。

在5月22日世界生物多样性日,大藤峡公司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放流“四大家鱼”鱼苗70万尾。至此,大藤峡公司已累计放流6次共计611万尾。

将副坝仿生态过鱼通道穿插于增殖站、保育中心的室外鱼池中,进行整合布置,给设计方和施工方都带来很大的挑战。鱼池构筑物、鱼池水电气管线、鱼道边坡等各个工种高度交叉,对平面、高程、坡度精度要求极其严格,使鱼道设计和施工犹如密石中落棋、乱线中穿针,但换来的是集生态、科研、观光、宣教于一体的现代化精品生态园。

目前,大藤峡工程“一中心、双鱼道、双增殖站、五人造生境”的水生态保护体系基本建成。去年,该公司委托流域专业机构开展了南木江副坝仿生态过鱼通道监测工作,监测主要包括鱼道鱼类群落调查、水力学要素监测、T型标鱼类标记试验等,监测到鱼道内鱼类有21种。监测结果表明,现阶段南木江副坝鱼道过鱼效果良好。

“公司还将进一步完善过鱼通道的集诱鱼系统,根据观测结果优化鱼道运行调度,进一步提升‘双鱼道’的运行管理效果,维护珠江水生生物多样性,着力打造‘生态壮美、人水和谐’的一流生态水利枢纽。”该负责人说。

2022-08-06 本报记者 童 政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58711.html 1 <p> 大藤峡,鱼儿畅游翻过坝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