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减量发展的样板
从单一城市发展转向京津冀协同发展,从聚集资源求增长转向疏解非首都功能谋发展,近年来,北京在城市功能的“量”上做减法,谋求发展势能“质”的提升,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减量发展的特大型城市。这条“减”出来的道路,正引领首都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疏解整治促提升、背街小巷治理、违法建设治理等工作是首都城市发展的重点。对于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做“减法”是发展的必然。不过,“减法”也意味着舍弃。像北京这样本身就具有强大吸纳能力的特大型城市,断然舍弃多年业已形成规模的相关产业,必然经历“阵痛”。面对这种选择之痛,唯有“壮士断腕”,方可“瘦身强体”。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累计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近3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拆除违法建设超3亿平方米。减量发展成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的一大鲜明特征。
通过减量手段,北京城市内部功能、人口、产业等在空间上完成优化调整,尤其是绿色发展、创新发展成效日益显现。近日发布的《北京高质量发展蓝皮书:北京高质量发展报告(2022)》显示,北京高质量发展指数在全国持续领先。其中,经济、环境高质量发展对总指数增长的贡献率均超过40%;2021年创新驱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提升的贡献率占比近半。北京在城市规划中,始终注意处理好“都”与“城”、“舍”与“得”、疏解与提升的关系。
减量发展并非停止发展,而是要高质量发展。这不仅是北京单座城市的发展策略,也是我国特大型城市发展的共同方向。如今,减量发展理念为许多城市用地功能调整、产业创新发展等提供新思路与新方向。这也传递了特大型城市发展的一个信号,那就是要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让人们生活更美好。
减量发展是系统性、全局性、前瞻性的战略工程,也是未雨绸缪破解“大城市病”的关键举措。从城市群的视角看,大城市的减量发展,已不再是单一城市的转型发展、减量发展,而是基于要素流动进而带动城市群不同等级城市,形成有增有减、优势互补的共赢发展、融合发展。当然,城市群不可能在短短几年、十几年内建设起来。为此,要充分发挥规划的前瞻优势,把谋事和谋势、谋当下和谋未来统一起来,既要统筹好中心城市瘦身强体和新生城市的业态培育,又要避免城市群之间在分配疏解资源中出现恶性竞争,进而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