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变资产 青山成金山

——浙江新昌发展香榧产业盘活低效林地

本报记者 柳 文

图为新昌县小将镇的香榧种植基地。 周熠君摄

青山夹道,草木繁茂,盛夏的浙江省新昌县小将镇,遍地的香榧林随风荡起绿色的波浪。

“这一大片山地,除了生态红线内的毛竹林,其他都是香榧林。”登上小将镇南洲村一处山头,香榧种植户丁强给记者算起了收益账:“以前,漫山遍野的毛竹砍了生、生了砍,价格很低,没多少经济效益;换种香榧后,去年销售干果4000斤,收入30多万元。”

同样是绿水青山,收益反差为何巨大?“毛竹林13.9万亩,总产值不过百万元,大多被撂荒在那里。”新昌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吴青松告诉记者,因山高路远,终端销售价格低、劳动力成本高,这些林地大多无人问津,造成资源闲置浪费。作为“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区县,新昌有30多万亩毛竹林、板栗林、荒芜果园等低效林。

不能守着好风景、好资源,却过着穷日子。经过近半年摸排、调研,新昌决定用3年时间,探索将10万亩低效林逐步改造为高效“经济林”,将目光锁定在了香榧种植上。

“香榧储存运输方便、市场价值高,我们正好处在最适宜种植香榧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带上。”在县里进行低效林改造前,种植大户俞益平已尝到香榧致富的“甜头”。

天刚亮,新昌县康益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俞益平来到位于小将镇大雷村的香榧种植园查看树苗长势。“这些都是大龄香榧苗,过几年就能采摘产生收益了。”俞益平告诉记者,他种植的香榧示范园区2750亩,丰产期产值540万元,帮农民增收100多万元。

通过香榧助农增收,需要长效机制。新昌确定了“土地流转、资源入股、平台开发、规模经营、金融扶持、期权兑现、强村富民”的闭环运行机制,把闲置资源转化为优质资产,让农民成股民,资金成股金,实现“存进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

“流转低效林,前期农户直接领取每亩600元的年租金和林木处置费,后期还能按香榧产量分红。”吴青松告诉记者,“盛产后,10万亩香榧林年利润可达5亿元,低收入农户每年至少增加5000元收入,年均固碳释氧价值达3600多万元。”

从毛竹林到种榧树,再到产果子,需要七八年。考虑到一般工商资本不愿轻易投资,新昌选择国有企业作为投资主体,通过向国有政策性金融机构申请筹措资金,拓展山林权融资功能和规模。目前,国开行已授信中长期贷款30亿元。

为消除群众顾虑,新昌邀请香榧产业致富带头人现身说法,组织技术专家进村培训,引进龙头企业开展示范种植……慢慢地,越来越多的村民行动起来。

在低效林改造中,新昌没有局限在单纯香榧种植上,而是主动谋划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发展高标准香榧基地,在种植传统香榧苗木基础上,引进更多象牙榧等优良品种,做大香榧“一产”;开展深加工研究,延伸香榧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积极推进“二产”;结合全域旅游规划,在规模种植香榧的乡镇、村,大力开发以香榧为主题的特色旅游线路,融合发展“三产”。

“香榧产业绿色、生态、富民,是我们推动共同富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亮点,也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一定要做大做强这个产业。”新昌县委书记黄旭荣说。

2022-07-21 本报记者 柳 文

——浙江新昌发展香榧产业盘活低效林地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57910.html 1 <p> 资源变资产 青山成金山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