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
由西藏拉萨出发沿着318国道西行120公里,便来到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的拉萨市尼木县吞巴镇吞达村,奔腾的吞曲河畔错落分布着270多座水磨,“咣当咣当”的磨打声中,一段段柏木碾磨成浆后被收集起来,成为制作尼木藏香的主要材料。
吞巴镇是尼木藏香的主要生产地,当地的“水磨藏香”制作技艺已有1300多年历史。2008年,尼木藏香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获得国家原产地保护标志。
河岸边一座红白相间的藏式院落内,44岁的次仁多吉盘腿坐在屋前露台上,用牛角将香泥拉制成一根根线条匀称的藏香。“我14岁开始跟着爷爷、爸爸制作藏香,30年来从未间断。现在,制作藏香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家庭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次仁多吉说。
作为藏香发源地的尼木县,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自然条件差,资源禀赋不足,经济基础薄弱。如何依托藏香文化做大做强藏香产业,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尼木县提出了以手工藏香生产中心、藏香研发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和藏香现代产业园为主要内容的“四位一体”藏香产业发展布局,探索出了传统技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路径。
次仁多吉说,早些年,制作好的藏香需要自己到拉萨市区及周边县城售卖。“如今,我们吞巴镇成了旅游景区,游客越来越多,藏香在家门口就能销售一部分,便捷的电商平台也成为销售新渠道。去年,我们家仅靠制售藏香一项就收入50多万元。”
不同于次仁多吉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扎西顿珠在2015年成立了西藏香御藏香有限公司,对藏香制作进行了创新升级,使其更好适应市场需求。扎西顿珠说:“我们申请注册了‘吞巴仓’商标,目前已与广州、深圳、成都等地代理商达成合作,有了稳定订单。公司也积极吸纳周边群众就近就业,我和乡亲们的生活正因藏香变得更加美好。”
如今,吞巴镇已经将小藏香做成了大事业。吞巴镇党委书记张绪刚介绍,吞巴镇已形成集藏香制作、旅游观光、文化体验、住宿餐饮于一体的发展新格局,“目前,全镇藏香制作户达到287户,还有36家藏香制作合作社、公司,去年,全镇藏香产值达2991.3万元,是2015年的4.3倍。藏香制作这项非遗技艺正成为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香饽饽’。”
千百年来,吞巴河畔的水磨声经久不息,缕缕藏香氤氲飘转。从传承保护藏香,研发创新藏香,展示宣介藏香,到实现藏香制作产业化、销售商品化和品牌现代化,古老的尼木藏香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不断拓宽当地群众的致富之路。
尼木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文明说,经过不断努力,尼木藏香产业已从文化产品向文化品牌发展迈进,“文香故里”也已建成为县域公用文化品牌,为乡村振兴注入“活水”,“我们将继续推动优秀传统特色文化资源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结合藏香康养等项目,促进文旅融合发展,让非遗焕发新活力,让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