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转型发展勇蹚新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经历了极不寻常的发展历程。从一度发生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经济遭遇断崖式下滑,到政治生态由“乱”转“治”、发展由“疲”转“兴”,到政治生态风清气正、转型发展态势良好,再到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蔚然成风。
山西各项事业之所以能够稳步向上、持续向好,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航掌舵,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希望山西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3次到山西考察调研,对山西发展作出战略擘画,对山西转型升级寄予殷切期望。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三晋儿女众志成城、斗志昂扬,在转型发展上跑出了加速度,在接续奋斗中不断书写新篇章。
转型迈出坚实步伐
通过与智能语音助手“小矿”简单对话,调度显示大屏就会清晰地显现井下安全生产情况;按下一键启动,井下的采煤机、转载机、皮带运输机等设备就开始有序运转……在晋能控股集团塔山煤矿,记者看到了一幕幕“智能开采”工作场景。
作为山西最大的能源企业,晋能控股集团不断推进煤矿智能化改造,加快建设5G智慧矿山,先进产能占比逐年增加,2020年已经达到78%,2021年升至83%,今年有望达到85%。
对山西来说,煤炭、电力、钢铁、有色、焦化、化工、建材、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仍是稳定经济的压舱石。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率先转型,是山西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之一。面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困难和挑战,山西省委书记林武认为,“既要有胆魄,也要有智慧。我们要拿出当年八路军那种气概,勇于突围突破,以改革促转型、以开放带转型,以创新引领转型、以环保倒逼转型,奋力蹚出一条新路来”。
为此,山西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实现发展模式由外延粗放向内涵集约转变,主要体现是突出智能化,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转向先进制造业;突出绿色化,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降能耗、提能效;突出服务化,推动传统优势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相互促进。以煤炭产业为例,山西范围内先进产能占比已突破75%,明显提升的生产效率为完成能源保供任务提供了强力支持。
除了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山西还聚焦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六新”领域,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从零到一、从一到多,诸多千亿元级新兴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例如,晋中市目前正积极推动国家级甲醇经济示范区建设,锚定建设一流甲醇产业聚集区、生产先进甲醇发动机和甲醇汽车、建设绿色甲醇生产加注体系,向着构建千亿元级甲醇经济生态的发展目标全速进发。
从数据上看,山西工业新动能增势明显。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4.2%,装备制造业增长24.4%,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9.5%,新能源汽车、手机等新产品产量保持快速增长。2021年山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590.16亿元,首次迈上“2万亿”新台阶,山西转型发展已迈出坚实步伐。
厚植发展生态底色
水光潋滟、群鸟蹁跹,二十四桥下别有一番景致……漫步在长治市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移步换景,目不暇接,仿若置身江南水乡。这样的美景让人很难想到,曾经的漳泽湖污染严重,周围滩涂随意耕种,生态环境曾遭严重破坏。从2018年起,长治市实施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工程,重构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体系。如今,风景如画的湿地公园既是600多种野生动物植物的栖息地,又是市民和游人休闲的好去处。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在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的同时,着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三晋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表里山河、美丽山西的发力点。
蓝天保卫战中,山西坚持“转型、治企、减煤、控车、降尘”多管齐下,“产业、能源、交通、用地”四大结构持续优化,建立完善太原及周边“1+30”区域联防联控,开展夏季臭氧污染治理攻坚、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等专项行动。碧水保卫战中,山西坚持“控污、增湿、清淤、绿岸、调水”五措并举,“查、测、溯、治”多管齐下,科学谋划实施393项省级水污染治理重点工程,所有城镇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全面完成汾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净土保卫战中,山西坚持强基础、控风险,完成农用地、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建立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联动监管机制,有序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多措并举取得明显成效,到“十三五”末,山西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2021年,山西森林面积达到5542.9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3.6%。三晋大地已摆脱“黄、灰、黑”的生态印象,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进一步擦亮了山西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优化布局集聚动能
近日,山西中来光能电池科技有限公司“16GW高效单晶电池智能工厂项目”一期4GW 首片N型高效太阳能电池成功下线。这个智能工厂位于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下称“山西综改示范区”),总面积约为609亩,计划总投资约56亿元。作为山西光伏产业链“链主”企业,全面达产后将助力山西打造千亿元级光伏产业集群。
建设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是党中央赋予山西的一项重大任务。自2017年挂牌以来,山西综改示范区先行布局发展未来产业,加快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最佳宜居宜业新区,在改革、创新、发展等方面走在前列。山西综改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永利介绍,截至目前,山西综改示范区累计落地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711个,高新技术企业由414家增长到1130家,占山西省的31.4%,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到山西省的44%,并已有46项改革创新经验在省内复制推广。经济总量实现翻一番,地区生产总值由2017年的421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861.5亿元。
作为转型发展的排头兵,山西综改示范区将在山西“一群两区三圈”的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中发挥重要作用。“一群”即山西中部城市群,通过建设太原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带动晋中、忻州、阳泉、吕梁协同发展。“两区”为山西综改示范区和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是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的南北引擎。“三圈”是在晋北、晋南、晋东南建设高质量城镇圈,依托各自区位优势,向山西省内提升凝聚力,向省外拓展影响力。
6月底,记者走进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太原片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繁忙景象——塔吊林立,机器轰鸣,施工车辆和人员往来穿梭。山西省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杨俊民表示,2万名施工人员昼夜施工,面貌日新月异,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强势起步的态势已经形成。按照“一年见效、三年成形、五年成势、十年成城”的发展目标,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北引擎的作用将日益凸显。
站在新的“赶考”路上,山西将沿着总书记指引的金光大道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率先蹚出转型发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