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落实“九不准”政策底线
近一个月来,全国疫情总体处于低水平波动,疫情防控总体形势向稳趋好。国家卫健委近日重申,要加强防控措施的科学性、精准性,防止一刀切、层层加码等现象,严格落实“九不准”要求。
“不准随意将限制出行的范围由中、高风险地区扩大到其他地区;不准对来自低风险地区人员采取强制劝返、隔离等限制措施;不准随意延长中、高风险地区管控时间”……“九不准”涵盖了疫情防控的主要环节和方面,旨在打通人员及物资流动的堵点、痛点,让经济社会发展畅通起来。此时强调落实“九不准”要求,非常具有针对性,为常态化疫情防控划出了底线,防止防控政策走样变形。
当前,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依然存在,压实疫情防控责任非常重要,不过也要看到,防控应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绝不能顾此失彼,必须两手抓好,才能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
虽然中央已经三令五申不得对防疫政策层层加码,但过度防疫现象还是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对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认识不足、办法不够,另一方面也是缺乏担当意识,在基层治理中存在懒政思想,背离了“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
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从来都不是单选题,任何地方都没有对防控措施简单化、“层层加码”的权力。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目的是把稳增长放在更突出位置,着力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让经济社会正常运转。这个时候,各地更应因时因势调整防疫政策,提高科学性、精准性、针对性。
各地要深刻认识“九不准”背后的政策指向,认真梳理总结本地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及时纠偏,多从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做决策,把握好疫情防控的“度”,统筹协调做好防疫情、保民生、谋发展各项工作。在执行“九不准”过程中也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令行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