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债券通”五周年之际,两项新政策公布——

债市开放发展迎来新起点

本报记者 陈果静

7月4日,人民银行,香港金管局、香港证监会连线举办“债券通”五周年论坛暨“互换通”发布仪式。

在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公布了两项新的金融对外开放政策:一是启动香港与内地的“互换通”。这是在“债券通”的基础上,境内外投资者通过香港与内地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连接,参与两地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一项机制性安排,有利于满足投资者的利率风险管理需求。二是建立人民币与港币之间的常备互换安排。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管局将双方已建立的货币互换机制升级为常备互换安排,升级后协议无需再续签,也即将长期有效,互换规模从5000亿元人民币扩大至8000亿元人民币,互换流程进一步优化,资金使用更加便利。这也是中国人民银行第一次签署常备互换协议。

潘功胜表示,“互换通”和常备货币互换安排的启动实施,将进一步提升两地金融市场的联通效率,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和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

“债券通”运行平稳高效

“5年来,‘债券通’运行平稳高效,为内地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和开放、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能量。”潘功胜表示,5年来,境外投资者持有中国债券总量以年均约40%的速度增长。中国债券先后被纳入彭博巴克莱、摩根大通和富时罗素全球三大债券指数,反映了中国债券市场不断提升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也反映了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金融市场持续扩大开放的信心。

2017年7月,“债券通”北向通“通车”。2021年9月,“债券通”南向开放落地。截至2022年5月末,境外机构投资我国债券规模为3.74万亿元人民币,较“债券通”开通前增加了2.81万亿元人民币。

“‘债券通’这5年是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的缩影和聚焦,它见证了中国债券市场规模跃居全球第二位的过程。”德意志银行环球市场部中国区总经理施稼晨表示,如果不是因为“债券通”持续优化机制、提升便利度,“债券通”可能难以在较短时间达到目前的交易量和活跃度。5年来,一项项有针对性的举措,展现出注重效率和坚持开放的态度,这正是吸引国际投资者进入中国债券市场的关键。

“‘债券通’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了更加集中和系统化的境内市场投资方式,开户流程更加简化,审批周期大大缩短。”景顺董事总经理、亚太区固定收益主管黄嘉诚说。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经验表明,扩大开放是实现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目标的强大推动力,也是进一步提升中国金融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关键之举。”潘功胜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深化与香港的务实合作,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推动中国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

“互换通”便利境外投资者

随着境外投资者持债规模扩大、交易活跃度上升,其利用衍生品管理利率风险的需求持续增加。为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参与银行间利率互换等衍生品交易,人民银行会同香港证监会、香港金管局等部门,在总结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跨境衍生品交易清算模式,形成“互换通”方案。

“互换通”下,境内外投资者可通过相关电子交易平台的连接开展交易,不改变交易习惯。同时,“互换通”创新了衍生品清算机构互联模式,由两家中央对手方共同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人民币利率互换的集中清算服务。境内外投资者可在遵从两地市场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便捷地完成人民币利率互换的交易和集中清算。

对于“互换通”的推出,厦门大学证券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工程教授郑振龙表示,金融的核心关键词之一是风险,而衍生品是风险交易、管理和定价的利器。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互联互通,一方面可以展示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决心和态度,满足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金融市场所面临的风险管理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境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流动性和定价效率,从而更好地发挥境内金融衍生品的核心功能,促进金融更好地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

国际市场上,利率互换一直是成交量最大、交易最活跃的利率衍生品。中信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邹迎光表示,利率互换在风险对冲、资产组合管理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互换通”的推出,标志着人民币利率互换正式进入国际金融市场,它为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将极大提高人民币利率互换产品的交易量和流动性。

“这标志着两地市场的进一步融合。”中国工商银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宋扬表示,“互换通”业务的推出,不仅有利于促进两地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也有利于进一步强化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中心地位,促进香港与内地经济金融合作,为服务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抓手。

“互换通”是继“债券通”之后我国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中国银行上海人民币交易业务总部负责人表示,对于境外投资者,“互换通”不改变境外现有交易习惯,提高了境外投资者参与便利性;集中清算机制有效提升了境外投资者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同时,“互换通”提供了高效多元进行风险对冲的便利,进一步支持境外投资者扩大人民币债券投资需求。对于我国债券市场来说,“互换通”更带来风险对冲效率的提高与跨境投资环境的优化,将吸引更多境外投资者入市,丰富投资者类型,提升交易规模,在市场扩容中改善交易流动性,在业务互动中完善制度环境,高质量深化市场开放发展与跨境合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债市开放大门越开越大

以“债券通”五周年为新起点,随着新的金融对外开放政策措施的推出,债市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

“以人民币利率互换为起点,期望后续可以进一步拓展衍生品种类。”中银香港人民币业务执行总监、全球市场副总经理朱璟表示,对于境外投资者来说,一个安全、丰富且稳健高效的衍生品市场,能增加对冲的灵活性和有效性,满足日益增长的各类风险管理需求。目前,境外投资者可以风险管理为目的,通过CIBM全球通模式参与银行间市场的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此次“互换通”的开通,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元、便利的风险管理渠道,无疑将成为进一步推动中国衍生品市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促进中国债券市场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彭博亚太区总裁李冰表示,从长期来看,中国市场的经济规模和发展潜力,中国独立、稳健的货币政策,会让境外投资者继续重视中国市场,增加配置人民币资产仍将是趋势。

对于“债券通”接下来的发展,李冰认为,目前,电子交易方式完全覆盖债券通的二级市场交易,但是在一级市场投资方面,电子化交易的深入程度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在信用债方面,随着投资者对中国债券市场了解的加深,投资者会逐步将目光转向信用债市场,信用下沉也符合市场发展的长期趋势。彭博于2020年11月推出了彭博中国高流动性信用债(LCC)指数,帮助境外投资者了解、评估和投资中国信用债市场。李冰表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对LCC指数表现出兴趣,摩根资产管理还在今年推出了全球首只追踪包含LCC系列指数的ETF,这均体现出境外投资者对信用债市场的关注。此外,中国债券市场更为成熟的标志将是境外投资者可以使用衍生品来管理风险和捕捉投资机遇,境外投资者还期待将国债期货等衍生品纳入投资范围。

潘功胜近期撰文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对标国际通行标准,兼顾我国实践,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进一步全面推动债券市场由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要完善宏观审慎管理,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管,做好市场运行实时监测,构建系统性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机制,在保证金融安全的基础上推进债券市场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

2022-07-06 本报记者 陈果静

“债券通”五周年之际,两项新政策公布——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56763.html 1 <p> 债市开放发展迎来新起点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