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文旅如何亮绝活
假期休闲不远走,方圆百里寻去处。随着短途游、露营等旅游方式兴起,县城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休闲旅游目的地。赏美景、品美食、观戏剧、看文化……越发丰富的消费需求让更多的县城发现其中商机,尝试打造文旅特色产业。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有不少县城发现,产业容易特色难,亮不出“绝活”,不仅难以吸引游客,还会造成资源和资金的浪费。
文旅“饭”不是那么好吃的。一是在于多数县城的先天资源禀赋并不突出,受限于交通、客流等各种软硬件条件,单纯依靠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来打开市场、闯出天地只有少数县城有这个条件;二是在于发展思路不够开阔,受制于“门票经济”等惯性思维,产业建设粗放、开发层次偏低等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存在。
想要亮出“绝活”,一方面,得练出“一招鲜”的本事。先天优质的文旅资源终归少,对于大多县城而言,产业发展要摆脱“大开大合”的打法,在深度发掘文化资源上下功夫。我国拥有极其深厚的历史底蕴,雄伟壮奇的山河不能处处见,但丰富多样的文化却是家家不同。如果能够充分挖掘本地的历史价值、文化底蕴,打造具有辨识度的产品标志,在讲好历史故事、文化故事与产业故事的同时,抓住游客心理,打动情思,定能提升体验,实现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深度有机融合,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另一方面,得提升“融会贯通”的智慧。在一个县区当中,文旅资源禀赋集中一处的并不多见,资源分布零散、类型多样是大多县城面临的问题。要在文旅开发的过程中进行通盘设计规划,学会算大账,摒弃只顾地方利益打小算盘的思想,在县域范围内实现不同种类、不同区域文旅资源的有序整合,形成相对完整和闭合的文旅产品消费链。同时还可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打造“文旅+”布局,让文旅不仅是文旅,而是成为康养、体育、商业等更多产业的“增效器”。
在发展过程中,县城必须要谋定而后动,因地制宜,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切忌一哄而上,如果落入“千城一面”的俗套,甚至成为乡镇房地产的变种,反而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