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集中签约——
黄浦江畔再掀兴业潮
近期,上海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如常的经济活动正在快速回归。经历了“慢下来”的申城,正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用“加速跑”的姿态重振市场信心、培育发展动能。
不久前,在浦江之畔,北外滩世界会客厅高朋满座,一场高规格的“2022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以下简称“投促大会”)成为这座城市发展提速的生动注脚——总投资5658亿元的322个重大产业项目在这里集中签约,总投资1627亿元的48个重大产业项目宣布集中开工。累计规模超过7200亿元的重大项目进展释放出强烈信号:上海仍是我国投资兴业的热土,这座中国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中心城市的基本盘没有动摇,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
重大项目纷至沓来
盛夏之际,上海滩的投资热度也空前高涨。与去年投促大会相比,今年重大产业项目签约数量增长49%,投资额增长15.5%。在疫情防控的巨大压力下取得这份成绩单,充分说明了上海正在全力以赴做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两手赢。
随着大上海保卫战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打赢经济恢复和重振攻坚战,已成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作为疫情后的首场大型活动,这次投资促进大会的召开表明全市上下加快推进经济恢复重振的信心。”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总工程师张宏韬说,这些重大产业项目,既涵盖了“3+6”新型产业体系,也包括一批金融、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其中,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共签约项目90个,总投资2049亿元。比如,小华半导体有限公司计划投资8亿元重点突破设备智能管理SOC芯片解决移动计算机平台领域“卡脖子”问题,江苏亚盛医药开发有限公司拟投资30亿元建设营销与临床医学两大中心,亿咖通(上海)技术有限公司拟投资15亿元建设自动驾驶与超级大脑研发中心等重大项目。六大重点领域中,一批高能级项目、央企项目落地,如中国电信拟投资80亿元打造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算力调度平台和直连网络建设项目,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拟投资10亿元建立供应链科技总部,中铁四局拟投资15亿元建立上海总部等。
“企业很多项目在疫情期间一直与上海各区、各管委会持续沟通,疫情并没有动摇企业投资上海的决定,也有很多项目是各区、管委会在疫情期间通过‘云见面’‘云招商’形式努力争取来的。”张宏韬说,当前签约项目都是近阶段上海聚力稳经济、稳投资的阶段工作成果。
同时,此次投促大会集中发布了元宇宙、绿色低碳、智能终端、数字经济4个“新赛道”的投资促进方案。预计到2025年,上海绿色低碳产业规模力争突破5000亿元,元宇宙产业规模突破3500亿元,智能终端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新赛道”又将形成新的万亿元级市场。
对此,上海市金山区委书记刘健的感受颇能代表上海各区对当前经济建设提速的看法,“今天的新增建设就是明天的新增经济总量,今天新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新产业结构”。下一步,上海各区将继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和最一流的营商环境,确保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产。
外资坚定“做多”上海
就在投促大会的前一天,上海市市长龚正为新一批3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10家外资研发中心颁发了证书,这意味着一批新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集中落户上海。经历了疫情影响,全球企业为何对投资上海、“做多”上海的信心不减?
“投资不可目光短浅,公司看中的就是上海长期以来的经济辐射地位和发展优势。从另一个角度看,疫情对产业链的影响,更凸显了这座城市在全球经济链条中的重要作用。”奥地利自动化企业贝加莱工业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此次将跨国地区总部设在了上海,该公司大中华区总裁肖维荣表示,以他们所在的先进智能制造业为例,上海疫情对该公司的中国乃至全球市场业务造成一定影响,但在相关政府部门积极支持下,4月中下旬公司即恢复了业务运营能力,确保了对用户的物流发货供应。政府对外资企业的支持力度实实在在地打动了贝加莱,上海的良好营商环境、人才密集度、辐射华东地区的供应链保障,是该公司加大在上海投资的持续信心来源。
路易达孚(上海)有限公司北亚区CEO陈嘉渊也有同样感受。作为拥有百年历史的全球农产品贸易和加工企业,路易达孚此次将地区总部设在上海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陈嘉渊将其归结为4点原因。第一,上海是人才集聚的中心,有着出色的科教、文娱、医疗等各方面资源,是国内乃至全球人才愿意生活和工作的城市,这样的人才资源储备对于企业而言具有很大吸引力。
第二,上海拥有强大的创新动能,无论是商业模式还是技术创新,甚至在政府监管和管理方面的很多创新模式都让外资企业受益匪浅。陈嘉渊表示,去年该公司就受益于自贸区政策,通过跨境人民币业务解决了企业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帮助企业实现了飞速发展。
第三,上海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以及完善的产业链配套。“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可以证明上海产业链配套的完善。”陈嘉渊说,该公司在数字化转型过程当中,需要很多合作伙伴协同发展,但由于上海已在数字化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因此公司的许多合作伙伴都已提前布局在上海,这样一来,路易达孚也就近水楼台地享受了数字化转型服务的便利,这为公司发展开拓了更多可能性。
“第四,上海各级政府无微不至的帮助,给企业发展注入信心,让我们相信困难是暂时的,企业有充足的底气和信心与政府携手渡过难关、迎接挑战。”陈嘉渊说。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信心并不是空喊口号,它源自于一个又一个具体问题的解决和协调。相关部门全力为企业雪中送炭,各级政府扎实开展“大走访、大排查”主动服务上门,企业在良好的营商环境中得以心无旁骛地谋发展。
上海本轮疫情封控期间,正是上海森中电器有限公司获取冬季产品外贸订单的关键时间点。5月中旬,由于上海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企业不能正常复工复产,海外客户担心所需货物不能按时交货而影响冬季销售业绩,因而决定取消原定的5万条地毯和毛毯订单。
外贸订单的流失对森中电器这类传统加工贸易企业造成了一定影响,如何保住订单是他们最关切的问题。“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森中电器面临着上游原料供应短缺、出口订单推迟、国际物流不畅、运费上涨、人员上岗困难等问题。为解决企业难题,松江海关加急为森中电器办理两本加工贸易手册,涉及货值50余万美元;开辟‘绿色通道’,加急按下加工贸易料件流转‘加速键’。”松江海关保税监管一科科长黄素萍说,在了解到森中电器担心订单流失的情况后,松江海关第一时间建立“一对一”关企沟通渠道,及时掌握企业通关诉求,紧贴企业需求制定针对性服务举措。
6月初,在各方努力下,森中电器全面恢复生产,海外客户得知这一信息后,第一时间恢复了原来取消的订单,并在原有订单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追加。
“这次订单的‘飞走又飞回’充分体现了中国制造业的优势,也体现了政府部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办实事的作风。”上海森中电器有限公司关务经理马伟说,海外客户看中的是上海制造业很多无可替代的优势。比如,成熟完善的电商产业优势、产业链优势、产业集聚优势、规模优势等,特别是政策保障和服务企业的力度,让海外客户信赖中国市场和中国企业,相信随着各项帮扶政策的落地,国内外市场主体的活力将会被进一步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