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新村产业旺

□ 本报记者 陈发明

6月17日一大早,李应川送孙子、孙女去学校后,就来到村子旁边的日光温室区忙起来。最近天热,他把地深翻一下,施足肥料晾晒。上一茬的香瓜收入不错,老李又流转了一座日光温室,下一茬打算种辣椒和香瓜。

“要是不从山里搬出来,哪有这好日子?”李应川以前的家在甘肃古浪县横梁乡大山里,几间土坯房,家人上学、就医都不方便。李应川十几年前就到新疆打工,后来将全家人都带了过去。2018年,李应川听说政府在古浪县黄花滩建了生态移民区,就带着家人回来了。自筹2万多元,加上政府补助和易地扶贫搬迁长期住房贷款,李应川一家搬到了富民新村,住上了90多平方米的大瓦房。

与李应川家一样从山里搬到黄花滩的群众有6万多名。近年来,当地实施了黄花滩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相继建成绿洲小城镇和12个移民新村,搬迁入住南部山区贫困人口1.53万户、6.24万人,实现3个乡镇和58个贫困村整乡整村搬迁,走出了一条高深山区贫困群众易地搬迁脱贫致富和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扶贫开发新路。

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期间,来到李应川家,仔细了解乡亲们搬迁后的新生活。“让老百姓生活更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总书记亲切的话语,让李应川倍感温暖,也对未来的日子充满信心。

李应川告诉记者,2019年10月,村里集中建设的日光温室和养殖暖棚投入使用,两年多来,自己已经收获了4茬瓜菜,平均1茬有1万元的纯收入。

在富民新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贫困乡亲脱贫是第一步,接下来要确保乡亲们稳定脱贫,扶贫政策和扶贫队伍要保留一段时间,从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想办法、找出路,让易地搬迁的群众留得住、能就业、有收入,日子越过越好。

“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发展壮大种植、养殖产业,村民人均收入从2019年的5572元增加到去年的7500元。”富民新村党总支书记张延堂说,目前村里已建成422座日光温室、540多座养殖暖棚,家家户户都有了产业收入,“刚开始,种植品种单一,我们通过技术帮扶,利用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在温室里装上了水肥一体化设备,一年后村里的种植产业逐渐转向高端精细蔬菜”。

群众增收有保障,富民新村的集体经济也日益多元。“原来,村集体收入主要靠政策投入和光伏电站分红,现在已转向自主发展阶段。”张延堂说,2019年,富民新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50万元,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60万元。

据了解,为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古浪县扶持搬迁群众持续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精细果蔬,以肉羊、肉牛养殖为主的暖棚养殖,累计建成日光温室7828座1.6万亩,养殖暖棚2.4万座133万平方米,果蔬年产量达6.5万吨,畜禽存栏量达132.3万头(只)。

2022-06-24 □ 本报记者 陈发明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56111.html 1 <p> 富民新村产业旺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