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湖北加快光谷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科创策源功能显著提升

本报记者 柳 洁 董庆森

日前,在第47届美国光纤通讯展上,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多款800G系列光模块产品,并预告发布代表下一代产品风向标的800G硅光模块,受到业界广泛关注。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说,作为湖北11家入选科技领军企业培育计划的企业之一,华工科技多项“光能力”居全球前列。

在武汉东湖高新区,随处可见如华工科技这样蓬勃生长的“科技之光”。七大湖北实验室、九大创新中心、三条特色产业带、两大万亿元产业集群……在湖北东部,由武汉东湖高新区出发,向东连接鄂州、咸宁、黄冈、黄石,沿长江延展百余公里的区域内,正同步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化发展,努力向中部地区“创新策源地”迈进。

激活创新全要素

2021年春节后首个工作日,湖北召开科技创新大会,提出加快推进建设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不断强化高质量发展硬核支撑。

数据显示,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区域内聚集了近百所高校、81名“两院”院士,拥有3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个国家研究中心、3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中,东湖科学城已率先布局建设一批高水平实验室;建设和提升精密重力测量、脉冲强磁场、生物医学成像、武汉光源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培育量子科学、脑科学等未来产业。

湖北省省长王忠林表示,科教优势是湖北赖以发展的比较优势和“压箱家底”,要以建设区域创新中心为基础支撑,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湖北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创新机构、创新平台为关键载体,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加快推进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区域的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进一步把湖北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人才优势、发展优势。

随即,湖北驶入科技创新发展快车道,创新举措更有力,创新氛围更浓厚,创新势头更迅猛。

聚焦“科创生态环境”,打造创客“首选地”。湖北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1+4”政策体系,各级党委政府争当“战略谋划师”“天使投资人”“一线施工队”。

聚焦“科创策源功能”,打造创新“强磁场”。武汉光谷、襄阳隆中、宜昌三峡等9个湖北实验室实体化运行,光谷科创大走廊初见雏形。

聚焦“钱变纸、纸变钱”,打造发展“聚宝盆”。政府从“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企业从“被创新”向“要创新”转变,高校和科研院所从“重论文”向“重应用”转变。2021年,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的32%,技术合同成交额超740亿元,占全省的35%。

目前,光谷科创大走廊重大科创项目正加快落地,2021年谋划建设的82个重大科创项目已全部启动,2022年还将谋划建设105个重大科创项目。

在光谷科创大走廊的带动下,一年多来,湖北科创策源功能明显提升。据省科技厅厅长冯艳飞介绍,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10196.5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9%。

突破最先“一公里”

2月16日,武汉东湖高新区举行2022年工委(扩大)会,武汉市委常委,东湖高新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洁表示,今年该区地区生产总值将向3000亿元目标冲刺,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光谷”。

刘洁的底气来自“东湖科学城”建设的高位推进。去年,湖北提出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发展规划,东湖科学城跃升为创建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体区和武汉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按照规划,东湖科学城的核心区光谷科学岛将布局大设施集聚区,布局未来新建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形成“集聚发展、共建共享”的局面。

刘洁说,去年东湖科学城建设全面启动,5大湖北实验室挂牌运营,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2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获批。武汉东湖高新区涌现出首款百万像素级双色双波段红外探测器、首台新型显示喷印装备等“光谷原创”重大技术成果,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3.7%。今年,该区将聚焦东湖科学城,做优做强创新策源功能,奋力突破最先“一公里”。

在光谷实验室,叶朝辉院士领衔的“超高场(9.4T)动物磁共振成像仪”,已在武汉联影生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落地转化,用于高场动物磁共振成像仪系列产品的研发和行业应用开发。

在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一门五院士”带领着创新“后浪”,为我国数字化设计、分析和制造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贡献湖北方案。

记者了解到,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正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取得突破,落实“揭榜挂帅”和“赛马制”,在集成电路、激光、新型显示、生命健康等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支持建设一批开放共享中试熟化平台,提高科技成果技术成熟度和市场接受度;推动武汉知识产权法院落地,促进光谷知识产权交易所等要素市场高质量发展;加快组建光谷人才集团,优化光谷人才基金运营机制,加大对人才团队、人才项目投资力度。

刘洁表示,以原始创新为依托,今年,武汉东湖高新区将加快建设激光、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生物创新药4个特色产业基地,同时还将竞逐智能网联汽车和元宇宙等产业风口。

引来科技金融活水

“感谢邮储银行的金融支持,用最少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把我们的外汇资金盘活了。”近日,在邮储银行湖北自贸试验区武汉片区支行的帮助下,武汉小药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外汇掉期交易成功获得人民币资金近2亿元,解了燃眉之急。

“从资料搜集到业务落地,不到一天半时间,而且费率低,极大降低了我们的融资成本。”武汉小药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CEO李萌告诉记者,邮储银行的金融服务不仅满足了企业的资金需求,还为公司锁定了1年后的风险敞口,“切切实实解决了我们外贸企业的后顾之忧,让我们‘走出去’更有底气!”

邮储银行湖北省分行行长唐华建说,今年该行出台了《中小企业贷款客户金融服务主办行建设行动方案》,全行“专精特新”及科创金融服务客户数量、贷款规模稳步增长。截至4月12日,全省已授信放款205户16.33亿元。目前,全省近百笔科技信用贷业务仍在有序推进中,持续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金融资源与科技资源的有效对接,正迸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助力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以创新驱动引领中部崛起。

武汉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发改局局长李旅告诉记者,以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为特色,加快集聚各类金融资源,有效提高金融资本供给,该区初步构建了与科技型企业发展相匹配的科技金融产业体系。

据统计,在武汉东湖高新区,集聚了各类科技金融机构超1500家,其中科技支行28家,是全国科技支行最密集的区域之一;率先落地了全国首单“银关保”、全省首单知识产权保证保险贷款等创新产品;备案私募基金管理公司178家,管理基金总规模超千亿元。“我们围绕集成电路、激光、生物医药等关键产业设立多只百亿级基金,有力支撑科技产业发展。”李旅说。

此外,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还联合武汉东湖高新区制定出台科技产业金融链长制,确立光通信、激光、集成电路、生物大健康等九大产业金融链长,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和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业固链、强链、补链、延链。截至去年底,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3551.1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面达51.45%。

2022-06-19 本报记者 柳 洁 董庆森

湖北加快光谷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55861.html 1 <p> 科创策源功能显著提升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