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旗”更鲜艳

□ 本报记者 钟华林 刘 畅

行走在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乡村十八坊”特色商街,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唐昌布鞋制料工坊、石磨辣椒坊、蜀绣坊……木梁灰瓦的川西民居里,传统手工作坊一家连着一家,蜿蜒的青石板路串起了战旗村的特色名片,丰富的乡土传统文化与现代经营为乡村振兴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战旗村考察,与当地基层干部和村民拉家常、话民生,了解蜀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每次走过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路线,战旗村党委书记高德敏总会想起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加快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把生活富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战旗村是农村改革的老典型,这里曾敲响四川农村土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第一槌”。近年来,“战旗”更加鲜艳。尤其是近4年多来,战旗村集体经济翻了一倍,年收入迈进“亿元村”行列,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2万元。

“总书记这么重视乡村振兴,我们一定要牢记嘱托,让村民过上更好的日子。”高德敏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近年来,战旗村加快建设以食用菌、郫县豆瓣为主的特色农业以及蔬果种植业,去年实现农业产值1.5亿元。

成都中延菌菇业有限公司是战旗村的农业龙头企业。“我们一共有180间生产车间,每天出产食用菌50吨左右,年均创造产值9000多万元。从2010年投产至今,随着战旗村的名声越来越大,到这里来旅游、考察的人也越来越多,公司规模持续壮大,前景很好。”公司负责人姚支友告诉记者,公司现有员工300余名,大多是战旗村和邻村的村民,大家实现了就近务工,平均月工资4000元左右。

农旅融合在战旗村正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异军突起,虽受疫情影响,全村乡村旅游产值去年仍然达到4000多万元。

在“精彩战旗”特色产业在线服务大厅,游客不仅可以看到各类食用菌,这里还常年展示着蜀绣、唐昌布鞋以及各类来自战旗村的农特产品。战旗村早已从一个川西平原的普通小村庄变成农旅融合的乡村振兴典范村。

“总书记来到战旗村时曾到服务大厅参观,在我布展的‘唐昌布鞋’展台前,我鼓起勇气对总书记说,老百姓很感谢您,我想送您一双布鞋。总书记说不能送,要拿钱买。”唐昌布鞋的非遗传承人赖淑芳边回忆,边带领记者参观唐昌布鞋制料工坊。打布壳、打堂底、捶底……32道大工序,100多道小工序,一双唐昌布鞋才最终成形,“现在,唐昌布鞋的年销售量已破万双,销售收入可达200余万元。我们开设这样的工坊,是希望让更多游客了解唐昌布鞋制作技艺和文化”。

战旗村里美景多。千亩稻田、千亩油菜花十分壮观,天府农耕博物馆、郫县豆瓣博物馆、壹里老街等景点游人如织。自2019年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以来,战旗村年接待游客可达110余万人次。

高德敏告诉记者,牢记总书记嘱托,战旗村特别注重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今年,战旗村调整出以前种植水果等经济作物的土地180余亩种植水稻,“按亩产1200余斤计算,180亩能解决约600人的口粮”。

当前,战旗村正带领与之相邻的火花村、横山村、鸣凤社区等共建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示范区以“红色研习地、振兴示范区”为发展定位,以建成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村的天府样板为目标,致力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公园城市示范区的乡村样板。

2022-06-19 □ 本报记者 钟华林 刘 畅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55850.html 1 <p> 乡村振兴“战旗”更鲜艳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