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保持稳健运行态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银行业保持稳中有进、稳中有为、稳中有效的良好发展态势。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我国银行业机构总资产达344.76万亿元。
近年来,在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银行业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第一要务,持续提升服务质效,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致力高质量发展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银行业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社会融资的主渠道、金融服务的主力军。在英国《银行家》发布的2021年度世界银行1000强最新榜单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位居前4名。中国银行业已位居世界金融版图的第一方阵。
回首来时路,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经历了脱胎换骨的深刻变革,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银行业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新时代。银行业从机构、市场到产品体系日趋完善,整体运行稳健,资产质量稳定,经营效益良好,资本和流动性充足,风险总体可控。
“十三五”时期我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银行业信贷布局开辟了更大的腾挪空间。中国工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周月秋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为银行业优化传统业务布局、加快新兴业务创新发展、形成多点支撑和多源动力的盈利增长格局提供了重要机遇。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的快速发展,为银行的信贷布局和业务转型带来了较大空间。
近年来,为助推“双碳”目标实现,国有大型银行纷纷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加大绿色资产配置力度,加快绿色贷款投放,提高绿色金融占比,优化配套运营管理机制,提升绿色金融专业服务能力及管理效能。
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和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银行业资产规模不断壮大。2012年初,我国银行业机构总资产规模为113万亿元,2016年突破200万亿元,2020年突破300万亿元。截至2021年底,我国银行业机构总资产达344.76万亿元,同比增长7.8%。
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银行业的天职,也是立业之本。
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在2018年的一次会议上表示:一段时期以来,我国银行业出现了较严重的脱实向虚问题,一些机构热衷于加杠杆、搞通道、做过桥,大量资金在金融体系内层层嵌套、自我循环,拉长交易链条、抬高融资成本,背离了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银保监会针对行业乱象,迅速采取有力措施,疏堵结合引导银行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具体举措包括:坚持防控金融风险与企业转型发展相互促进,积极运用联合授信、债权人委员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等多种手段,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稳妥有序去产能和促使“僵尸企业”退出市场。
与此同时,推动银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关注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督促银行加大对国家重点战略的金融服务,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出“两增两控”新目标等。
尤其是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增大,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困难加剧,银行业对小微企业纾困力度持续加强。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53.4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0.6万亿元,同比增速22.6%。
银行业信贷投放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信贷结构不断优化。
今年一季度,制造业贷款新增1.8万亿元,为去年同期增量的1.7倍,高技术产业贷款余额超7万亿元。一季度新发放的企业类贷款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年初均下降0.2个百分点以上。截至一季度末,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45.63万亿元,同比增长12.2%。
为与企业共渡难关,银行业拿出了“真金白银”。仅在2020年,银行业就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今年6月6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倡议书,倡议各银行在继续实施现有减费让利措施基础上,在商业可持续性的原则下进一步降低企业贷款利率,适当加大对因疫情暂时遇困行业企业和相关群体金融服务收费的优惠减免力度。同时,持续改进服务技术、模式和业务流程,进一步挖掘减费让利空间。
牢牢守住防风险底线
一段时期内,由于通道、理财、委外等表外业务快速发展,影子银行问题凸显。防范化解包括金融风险在内的重大风险被列为三大攻坚战之一。
在此背景下,银行业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一些银行主动修改公司章程,把党的领导和股权管理嵌入公司治理结构,从根源上构建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有的银行根据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修订、出台各类制度,着力补齐制度短板,实现了服务能力和治理水平的大幅提升。
经过三年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有力维护了国家经济金融稳定和人民财产安全。通过持续整顿治理,重点机构和重点领域的金融风险得到稳妥化解,影子银行、房地产泡沫化、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突出风险点的传染性外溢性明显收缩。据银保监会统计,过去5年,累计恢复与处置高风险金融机构600多家。2021年末,高风险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约25万亿元,同业投资和非标融资大幅减少,保本理财和不合规短期理财产品接近清零。
在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看来,我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重要成果。政策着力稳定宏观杠杆率水平,重点领域风险得到遏制,金融风险呈现收敛态势,金融体系防范外部风险冲击的韧性进一步提高。
在稳步化险的过程中,我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也逐步夯实。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基础框架初步建立,目前,首批646亿元资金筹集到位,存款保险制度也得到加强。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银行业近段时间在支持实体经济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一些受疫情冲击严重的行业企业,经营收入不稳定,难以按期偿还银行贷款,银行机构不良贷款反弹压力较大;部分企业融资以维持现有流动性为主,少有新增或扩大融资意向,出现了有效融资需求相对萎缩等情况。
对此,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邢炜表示,当前银行业仍需要加强全面风险管控。要做好风险防控和支持企业融资的平衡问题。在一些重点风险领域,比如房地产金融风险、中小企业风险等方面,对银行把握客户业务真实性、事后监测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对于存在风险暴露比较集中的地区,需要多方面合力做好相关风险化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