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新在何处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前无古人的创举,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十个明确”中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时强调“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首先要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新在何处。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新,在于符合中国实际。在近代历史上,中国对现代化的追求伴随着因自身孱弱而饱受西方列强殖民掠夺的民族危机。但无论是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还是以“改制”为目标的戊戌变法,乃至高呼“德先生”“赛先生”的新文化运动,都不可能肩负起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希望。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获得了真正的民族独立,才开启了自主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篇章。中国近代以来一个多世纪的求索历程告诉我们,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归根到底是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不仅要汲取西方现代化的成就和经验,而且还要克服西方现代化无法克服的弊端,完成对西方现代化的历史超越,实现从落后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跨越。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新,在于有别于西方现代化。西方现代化是依靠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实现的。马克思曾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但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具有难以克服的弊端:由于社会大部分物质生产力以资本的形式掌握在少部分人手中,生产目的不是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少部分人、少部分国家的发展以大多数人、大多数国家的欠发展为条件,这种现代化不可能成为全体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把西方发达国家顺序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串联式”发展过程改造成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并联式”发展方式,让科技发展由“跟跑”逐步转向“并跑”和“领跑”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新,在于以新理念引领新实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为资本设置“红绿灯”,既发挥其发展生产、创造财富、提供就业的积极作用,又克服其消极作用;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消除西方现代化过程中对自然、社会及国家关系造成的消极影响;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和平发展道路,实现互利共赢;等等。
1881年,马克思给俄国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查苏利奇复信时提出了一个著名命题: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也就是把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用于自身,同时又能避免资本主义的苦难。今天,在世界的东方,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能够行得通、走得远!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