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形成稳增长合力

本报评论员

3月份以来,受国际局势演变和疫情跌宕反复等超预期因素影响,恢复势头良好的中国经济陡增下行压力,给宏观经济大盘稳定带来巨大挑战,有些人滋生了消极悲观情绪。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只有看清大势,才能坚定信心,进而迎难而上、果敢应对。经济日报日前刊发的编辑部文章《全面辩证看待当前经济形势》,就是在阐明中国经济怎么看、怎么办的基础上引导预期,形成强信心稳增长的合力。

形成稳增长合力刻不容缓。一方面,时间紧迫。二季度时间已过大半,尽管一季度增速较上年四季度有所加快,但仍低于全年预期目标,下半年压力更大。另一方面,任务艰巨。实现全年各项既定发展目标,亟需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政策靠前发力、充分发力稳住经济大盘,确保二季度经济合理增长和失业率尽快下降。

稳住经济大盘,需要实招硬招。要看到,超1.5亿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的基石,基建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聚焦发展难点、回应市场关切,近来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举措,统筹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加大市场主体纾困和就业兜底,着力引导相关项目的开工建设,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稳住经济大盘,需要形成政策合力。面对复杂局面,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七大政策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正在抓紧落地。4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明确要求,也在加快落实落细。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的33项措施,强调协调配合,有助于形成政策合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

稳住经济大盘,要突出担当作为。稳增长不只是哪一个地区、哪一个部门的责任,而是需要各地各部门形成合力,切实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各有关部门要对一揽子措施尽快逐项细化并公布实施,发挥系统集成力量,从政策方向指引到“真金白银”让利上,都要增强紧迫感,以此更加充分释放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动能。各地方政府也要因地制宜创造性落实好中央部署,抓紧出台符合地方实际的稳经济政策,看得准的新举措能用尽用。

当前我国经济“形”虽有波动,“势”仍然向好。只要上下同心,真抓实干,把各项稳增长举措落实到位,持续激发内生动力,就一定能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稳定社会预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2022-05-27 本报评论员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54649.html 1 <p> 加速形成稳增长合力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