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成为城市基因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市考察调研时,来到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社区的志愿服务展馆,同志愿者们亲切交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要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更好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志愿服务如何在社会治理中更好发挥积极作用?近日,在新兴街道朝阳里社区的志愿服务展馆内,社区党委书记苗苗向记者介绍了展馆内26名优秀志愿者的事迹,其中有习近平总书记接见过的“钥匙阿姨”兰长燕、退役军人志愿者杜志荣、无偿献血志愿者代表栗岩奇和学生志愿者李如伊。
总书记的话语让兰长燕充满力量,更让她深刻领会到志愿服务的时代内涵。兰长燕所在的居民区大多是双职工家庭,居民们遇到老旧管道改造或家里临时有事需照应时,总是把钥匙托付给她。有时为了帮大家交供暖费和有线电视费,兰长燕要跑上好几趟,大家亲切地称她“钥匙阿姨”。
65岁的栗岩奇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志愿服务的征途上持续发光发热。自1986年首次参加无偿献血,到2017年满60岁不符合献血条件,栗岩奇累计无偿献血300余次,总献血量近6万毫升。2020年5月,栗岩奇牵头成立了天津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大队,每天都会安排10多名志愿者到采血点做志愿服务。
3年前,朝阳里社区多名退役军人骨干主动请缨成立“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年近七旬的服务队队长王金祥带领志愿者,多次冒雨雪为社区独居老人修复家中电路,排忧解难。
在天津市和平区,这样无私奉献的社区志愿者还有很多。1989年,在朝阳里社区诞生首个13人的“义务包户服务小组”——包括居委会的全体6名成员和居民中的7名“积极分子”,一对一帮助社区的13个困难户。30多年来,朝阳里社区注册志愿者发展至3571名,占社区居民的70%,他们为生活困难家庭提供救助资金,给居民提供各种暖心服务。
作为社区“当家人”,苗苗和社区工作者们想方设法发挥志愿者在社区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独居老人陈明志(化名)大爷在家中不慎摔倒,第一个拨通的就是苗苗的电话,苗苗和志愿者为老人采买送菜,风雨无阻;为社区身患大病的王首正(化名)大爷往返4个小时取救命药;为小区、楼门、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苗苗和广大社区志愿者一道化身成“社区卫士”。他们白天在检测点组织居民进行核酸检测,晚上和下沉干部共同组成“敲门小组”,逐楼逐层、挨家挨户排查密接人员,了解居民的生活困难。“时代在变迁,朝阳里社区志愿服务的内容也在不断升级换代,发挥新作用。”苗苗介绍,过去,社区志愿服务是送煤、送菜、送炉具,如今增加了送岗位、送知识、送健康等新内容,让志愿服务满足居民的现实需求。
朝阳里社区党委制定了《朝阳里社区精准化、精细化为民服务工作制度》,坚持每年年初进行“全覆盖居民问需调查问卷”。“我们利用5天时间完成了社区常住居民全覆盖式问需调查,得到问卷2197份,共十大类44项473条的具体需求。这些都是居民的所思所想所盼,也是社区工作者履职尽责的抓手。”苗苗说。
如今,走在和平区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身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帮助他人的情景,社区志愿服务正加速转化为城市发展基因,在社会治理中发挥更多作用。
和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康表示,和平区已出台多个文件,为全区志愿服务工作绘蓝图、定政策;搭建志愿服务制度体系、宣传交流、供需对接、团队组织等六大平台,累计注册志愿者达12.03万人,团队764支,项目3348个,服务时长1467.9万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