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环境严峻,政策密集出台——

精准帮扶中小企业纾困解难

本报记者 李芃达

近一段时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中小企业运行困难加剧。订单难找、成本难降、账款难收、融资难求、物流难畅通等问题突出。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近期密集出台系列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同时,各地结合实际采取配套措施,帮助中小企业渡难关。

助力中小企业持续发展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占市场主体总数九成以上,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情况与地区经济增长密切相关。“我们收集近1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中小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资产总计、用工人数等主要指标,通过模型分析方法,对中小企业发展和地区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系统研究。”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司负责人汤魏巍介绍,研究结果显示,中小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每增长1%,能够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13%。因此,助力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持续发展,对于稳经济至关重要。

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在推进相关研究。“我们分析基础数据发现,中小企业数量、缴税总额与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之间相关系数均大于0.88,为显著正相关。”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说,具体而言,省级层面,一省中小企业数量、营业收入、从业人员3个指标每增长1%,该省GDP分别增长0.12%、0.14%和0.24%,税收分别增加0.21%、0.21%和0.36%;地级市层面,小微企业数量每增长1000个,当地GDP增加1.43%,税收平均增加0.17%,就业人员将增加0.68%,工资水平将提高0.78%。

“我们通过构建调节效应模型进行计量验证,发现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越好,政商关系指数越高,小微企业越能够在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工资增长等方面发挥更加显著作用。”梁志峰认为,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韧性重要保障,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要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企业与经济发展实现良性互动循环。

加快解决拖欠账款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拖欠账款问题让许多本不富裕的中小企业负担加重。这一问题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把清欠列入今年审计和国务院大督查的重点,严肃查处变相拖欠行为;5月9日,《加力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若干措施》印发,提出加大对恶意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在合同中设置明显不合理付款条件和付款期限等行为的整治力度;5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知,要求组织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

“5月底前,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采购工程、货物、服务所形成的账款拖欠,完成全面排查,并建立台账,加大集中化解力度。对于无分歧欠款,要发现一起清偿一起,确有还款困难的,6月底前必须提出明确的还款计划和还款方式。”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表示,要进一步压实地方属地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各省份对本地区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要负总责,明确具体措施、时间节点,限期办结;各有关行业部门和监管部门要督促指导地方,积极做好本领域拖欠化解工作,加强对所监管对象的监督管理,对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予以处理。

此外,还要加强大型企业、大型上市公司逾期未支付中小企业账款情况信息披露,做好商业汇票逾期信息披露工作。对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典型案例予以曝光,依法依规实施失信惩戒。“中小企业可通过中小企业权益保护平台和热线电话,反映合法权益受侵害行为。”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单立坡说。

防范拖欠账款要从源头抓起,并不断健全长效机制,防患于未然。为此,各地要严格执行《政府投资条例》,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管理和政府投资资金预算管理,对于没有落实资金来源的,一律不得开工建设,严禁未批先建,严禁政府投资项目以各种方式要求企业垫资建设。同时,研究完善工程款支付担保相关政策,加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等配套制度建设。

金融工具保企业正常运转

充沛现金流是保障中小企业正常运转的基础。为此,不仅要解决回款难问题,融资难也是当下中小企业困境所在。“我们将指导国有大型银行保持信贷投放力度,今年新增1.6万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引导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扩大对中小微企业业务覆盖面,更好发挥增信担保作用。”中国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负责人毛红军介绍,截至今年4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3.54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总额20.5万亿元,同比增长21.64%,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0.6个百分点。

受疫情影响,部分小微企业贷款周转不顺。为此,毛红军表示,银行要合理采用续贷、贷款展期、调整还款安排等方式予以支持,避免出现抽贷、断贷现象,“为激发银行动力,并保护企业征信记录,我们对今年被列为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级行政区域内的困难行业,包括餐饮、零售、旅游等,在今年年底前到期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银行如果办理贷款展期和调整还款安排,应坚持实质性风险判断,不单独因疫情因素下调贷款风险分类,不影响征信记录,免收罚息”。

如何帮助市场主体应对风险?毛红军认为,要鼓励保险机构针对中小微企业的风险特征和保险需求,丰富保险产品供给。例如,为企业因疫情原因停工停产造成的财产损失、营业中断造成的利润损失等提供保险保障,积极发展货物运输保险、道路货物运输承运人责任保险等,为物流业提供风险保障。

2022-05-21 本报记者 李芃达

外部环境严峻,政策密集出台——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54343.html 1 <p> 精准帮扶中小企业纾困解难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