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激发信贷需求要精准

王 青

数据显示,2022年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454亿元,同比少增8231亿元;4月末各项贷款余额增速为10.9%,比上月末下行0.5个百分点,创2022年3月以来最低。这反映了有效融资需求明显下降。事实上,信贷需求不足问题并非始自今年4月,只是4月信贷数据偏弱使这个问题进一步凸显。如何切实激发信贷需求、推动各项贷款余额增速由降转升,可以考虑以下几类措施。

以结构带动总量。支小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科技创新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有两个作用,一方面会对国民经济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精准发力,另一方面也会对贷款总量产生一定积极作用。例如,在支小再贷款支持下,3月末全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0.8万亿元,同比增长24.6%,在各项贷款余额中的占比已达10.3%,增速更是领先各项贷款余额增速13.2个百分点。

面对疫情冲击,预计人民银行会进一步加大支小再贷款规模,不排除出台类似2020年专项再贷款再贴现计划的可能,碳减排支持工具、科技创新再贷款等结构性政策工具也可以考虑在审批过程中增加弹性。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一个共同特征是贷款利率较低,能够较好激发信贷需求。由此,通过各类结构性工具加大新增信贷投放,在一定时间内可以推高总量。

适度放松两类贷款投向的信贷额度,释放信贷需求。一直以来,房地产和城投平台是银行贷款投放的“两大户”。地产遇冷背景下,房地产贷款增速下滑较快。3月末,全国主要金融机构(含外资)房地产贷款余额53.2万亿元,同比增长6.0%,增速较上年末下滑1.9个百分点,远低于各类贷款整体增速。接下来,政策上还应进一步推进房地产金融环境回暖,指导商业银行适度提高房地产贷款额度,缓解银行在地产下行期的“雨天收伞”行为。

当前,基建贷款需求较强,基建投资正成为稳增长的重点。但受制于严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压力不减,一些城投平台无论是从债市融资还是从银行贷款,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困难。建议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对城投平台的梳理分类,避免一刀切,对参与重点基建项目且政府隐性债务与企业经营债务划分明确的城投平台,适度扩大信贷额度,释放信贷需求。这样可以同时助推基建投资提速和切实加大信贷投放规模。

引导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行,激发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在信贷市场供需平衡中,除风险偏好外,价格机制发挥着核心作用,即贷款利率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贷款需求走向。由此,为进一步激发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未来监管部门可以考虑通过政策性降息引导LPR报价下行、降低贷款利率的方式,释放潜在的贷款需求。这一点对居民房贷和制造业贷款需求的影响尤为明显。

考虑到经过近几轮降准,当前银行自身流动性已比较充裕,建议接下来的重点可放在信贷投放三大约束瓶颈(流动性、资本金和利率)中的贷款利率方面,着手安排全面或定向降息措施。另外,除了通过“MLF利率—LPR报价—实际贷款利率”这一传导链条外,当前还应加大对银行收费的监管力度,鼓励银行阶段性地将各类贷款收费降下来,进而全面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作者系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

2022-05-19 王 青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54257.html 1 <p> 激发信贷需求要精准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