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部门展开“携手行动”——
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到2025年,引导大企业打造一批大中小企业融通典型模式;激发涌现一批协同配套能力突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形成协同、高效、融合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等十一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22—2025年)的通知》(以下简称《携手行动》),提出到2025年,引导大企业打造一批大中小企业融通典型模式;激发涌现一批协同配套能力突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形成协同、高效、融合、顺畅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有力支撑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固链强链。
据了解,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于2018年印发了《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培育了一批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逐步显现了一些典型融通模式,融通发展微生态体系初具雏形。但在发挥大企业引领带动作用、促进中小企业融入大企业生态圈、提升融通平台支撑能力、拓展融通维度、深化融通程度等方面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工信部中小企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携手行动》通过部门联动、市场带动,促进大中小企业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数据链、资金链、服务链、人才链全面融通,着力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企业发展生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创新是融通的灵魂,如何打造大中小企业创新链?《携手行动》建议,要引导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品牌、设计研发能力、仪器设备、试验场地等各类创新资源要素;推动组建一批创新联合体,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专利布局、绿色发展等方面推动大中小企业加强创新合作。
产业组织形态和供应关系是融通的重要基础。该负责人表示,要组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针对产业链薄弱环节和大企业配套需求开展技术攻关和样机研发;推动大企业帮助配套中小企业改进提升工艺流程、质量管理、产品可靠性等水平;按产业链组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与大企业对接。同时,推动各地举办大中小企业“百场万企”洽谈会,引导大企业与中小企业深化拓展供应链合作关系。
数据和资金是融通的关键要素。为此,大企业要打造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数字化服务平台,开发一批“小快轻准”低成本的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解决方案和场景。金融机构则应结合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特点开发信贷、保险等金融产品,加强供应链应收账款、订单、仓单和存货融资服务;引导各类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对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组合式联动投资,强化对产业链整体的融资支持力度。
人才是融通发展的重要支撑。《携手行动》提出,推动大企业打造专业化开放共享培训平台,加强对产业链中小企业人才培养;探索建立大企业专家人才到中小企业兼职指导和定期派驻机制;开设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主题班,提升经营管理人员融通对接能力。
“有关部门和各地方将配套实施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具体支持措施,如优先支持大中小企业联合申报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示范等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等。通过生态构建、基地培育、内部孵化、赋能带动、数据联通等方式打造一批可复制的融通创新典型模式并加以推广。”该负责人说。